师专毕业的那个暑假,我一直在家里等待分配的消息。八月中旬了,还没有一点音讯。一起毕业的十几个人都有点坐不住,我们中有在镇教委有熟人的找人打听,得到的消息是我们这一届可能不分配。
过了几天,镇政府召集我们这一届的师类毕业生开会。镇领导给我们说,学校里现在不缺老师,镇里现在正好有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从河南聘来的种香菇的师傅,镇里先带头种香菇,如果种得好再向各村推广。镇里让我们这届新毕业的师范生去种香菇,而且自己出钱。我们都很生气,我们都是学师的,不让我们进学校当老师,让我们去种香菇。
我们去区教育局和区政府反映情况,在我们这届师类毕业生之前,镇政府把一批非师类的大学生分配到了学校,而让我们这批师类的学生去种香菇。他们给的答复是对今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各乡镇根据自己的情况处理,对这批师类的学生可以不分配,但不能让他们去种香菇。
镇里又开给我们开会,通知我们,今年不给我们安排工作。我们问什么时候安排。他们说也许明年,也许三年后,也许一直不分配。
带着失落的心情,我们回了家。
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在家闲着啊,我和另一个一起毕业的学生商量去外面找工作。
我们来到了市中心,当时职业中介所特别多,我们就到职业中介所登记,交了30元钱,让他们帮我们找工作。他们承诺直到找到我们满意的工作为止。
我们先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眼镜店的店员,工资是一个月260元。职介所的人带着我和我的同学到眼镜店。他们只要一个店员,老板看了看我们俩,让我留下了。老板要试用我们一天。那个眼镜店是在一个大商场的一角,一天的客人也不多。有来配眼镜的,我就帮他们拿出他们看中的款式,让他们试戴。一天的活不多,但是即使没有客人也不能坐下。站了一天,我就受不了,腰酸背痛。下班回到职介所,我给他们说,这个工作我做不了,站得时间长,我身体受不了。他们又帮我找了第二份工作。
在电厂的餐厅当服务员,一个月也是260元。职介所的人带我去了电厂,那个餐厅刚装修一新,他们正进一些新设备。培训几个人当收银员,那时那个电厂的效益特别好,那是二十年前了,他们餐厅当时用的收银机就是现在超市都用的这种扫码的机子。他们餐厅本来管吃管住的,因为没有弄好暂时不让住。晚上我去找我正在市里电大上学的一个同学宪宪,跟她住的。那天晚上,我跟着她去了阅览室,想到以前我也这样无忧无虑的在阅览室看书,而现在却四处找工作,心里感慨万千。
和我一起去职介所的同学,当时去眼镜店没被留下就回职介所了。她的字写得漂亮,她给职介所的人写了半天广告,把交的职介费30元又要了回来。她没再继续找工作,回家了,过了几天,她给我打电话,说镇里有个武校招老师,我们可以一起去。就这样,我在电厂餐厅干了几天,我又回到了家里。记不清当时是什么原因,到武校当老师也没去成。在家里闲了几个月。本来我可以去外地私立学校应聘当老师的,但是因为镇里通知我们不分配时已经快到九月份,私立学校的老师已经应聘完毕。
2000年春节后,镇教委通知我们去上班。原先那批被分到学校的非师人员被调回镇里上班,我们这批师类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学校顶替他们的工作。我被分到了我们村小学,教三年级语文,工资一个月180元。而我们上届毕业的都是一个月430元。好歹有了个单位,总觉得工资的调整是早晚的事。2000年暑假后,我调到了镇中学,工资涨了50元,又过了一年,才涨到和上届的一样多。那两年同工不同酬的日子,心里有时特别纠结。
现在回想那段刚工作的时光,总觉得自己太保守,如果当时大胆地去外面找工作,可能现在会是另一番景象。有时也想自己当时没去外面找工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没有底气。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上学时一定会当年更努力,只有自己优秀了,才会有更优质的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