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玛嘉•莎塔琵的同名漫画,讲述的是出生在伊朗的玛嘉经历了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中间辗转维也纳留学,短暂返回伊朗后又到法国定居的故事。影片把伊朗的战乱和当时的社会情形、生活状态表现的亲切生动,虽然少了战争的残酷,但多了对伊朗民众日常生活的刻画,他们的思想品格和信仰。更主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孩玛嘉的成长经历。
玛嘉成长历程是痛苦和颠沛流离的。她喜欢铁娘子乐队和李小龙,梦想是成为女先知。玛嘉的爷爷曾经是卡嘉尔王朝的王子和也是名共产党,家里平时会有革命志士做客讲述自己的遭遇,艾诺叔叔就是其中一个,但不幸还是最后被抓,没有再回来。所有的这些都在玛嘉的心理留下一个个烙印,小小的心里对一直所信仰的,会有怀疑和争斗。


也是个暴脾气的玛嘉因为在学校骂了老师,家人担心麻烦升级决定送她到维也纳,就这样她小小年纪第一次踏上了异国之旅。但维也纳的生活并不如意,频繁更换住所寄人篱下,但她一直乐观努力融入,直到两次失败的恋情后,无家可归的玛嘉决定回到伊朗。回家后的玛嘉继续上学后又经历了短暂的婚姻,离婚后又去了法国…


玛嘉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集体身份认同、女性身份认同,她用“以身试法”的经历来习得这三门功课,最后成就“我”的身份。我们当中的很多女性,都要经历这样过程。
玛嘉的勇气和坚强是巨大的,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残酷也是毋庸置疑,不应该被看似可爱的动画所削弱。她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和当权者持不一样政见的家庭,有国家机器对人民生活的压制,也有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轻视。记得她第一次对身份的否认,是跟一个男孩约会的时候,她说自己来自法国,但我认为她并不是想要借法国所象征的人们第一感觉到的发达、时尚、浪漫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伊朗这个词鲜少出现在她所在的社会、社团环境中,这样玛嘉跟所有人就产生了一种天然的距离,另外相处和交谈过程当中如果有认知缺口的话,即便是你就着我说,我就着你说,相处起来也会很别扭,直接说个法国也许会更简单,况且她在伊朗上的就是法语学校。
她通过游学、交友、恋爱、思考,不断带着天然的自我寻找新的身份。“伊朗”和“女性”这两个词只不过是她出生之后所带的标记:天然的自我。而自由和正直才是她所秉承的本我,最后选择去法国也是为了忠于那个她想要成为的“我”。

正如奶奶跟她所说,“你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小人,把他们逼得狗急跳墙是很愚蠢的,会让你无法以直报怨,再没有比怨恨和报复更糟的了。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额外的话:
影片的名字叫《我在伊朗长大》,但英文名字是Persepolis,直译为波斯波利斯,“波斯之都”,是伊朗古代的名字,那时的伊朗繁荣昌盛。70年代的伊朗仍非常富裕,巴列维王朝奉行亲英美的外交政策,社会生活欧美化,那时候的德黑兰是中东第一大城市,并素有东方巴黎之称。
当时伊朗的妇女可以上学,可以不带头巾面纱,甚至可以穿比基尼。宗教革命后,也是一夜之间的事,大街小巷的女人必须穿黑袍戴头巾。
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流亡国外,巴列维王朝覆亡。历史上称为伊朗伊斯兰革命,这是反对国王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伊斯兰复兴运动。
伊朗开始了两伊战争,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争,拖累了伊朗。此后伊朗经济没有繁荣起来,伊朗对石油出口的依赖依然强烈。伊朗逐渐从发达国家行列消失,曾经中东最富有国家名单中也没有了。
------------------------------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掠影简记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