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拉手,一起走
《桃花源记》教学手记

《桃花源记》教学手记

作者: 烟火里的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2-02-18 07:07 被阅读0次

    疏通文意用了两个课时,与以往同的是,集体翻译每一段后,我都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再翻译,然后单个提问。前两段时还有学生因为没听课而不会翻译。后来看我提问得紧,他们不仅听课,还随时记笔记。可见随时提问还是有助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

    分析课文时,在赏析桃花林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首先提示方法:挑出景物,关联背景,找出互动。在留足思考时间后提问,第一个学生表述凌乱,我就借机给大家普及写景要讲次序。其实这个学生出问题的点很好,因为作文中他们总是信笔由之,经常给人凌乱的感觉,在这里,又强调一下。第二个学生表述就知道要按照一定次序来了。最后,我当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同学们得出来要用点修辞,画面会更生动的结论。可见,肯跟着老师走的学生都是可教孺子。

    但问到问什么渔人“处处志之”,却依然“不复得路”时,学生不爱从文本寻找答案的本性又露出来了。他们七嘴八舌、义愤填膺:“因为他不守信用。”其实关于渔人不守信用的问题,在备课时我也想到了,鉴于以往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而且它与本文的主旨无关,所以我不打算在这里纠缠。没想到这届学生提出来了,我只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他们就明白了守信与否跟跟能不能找到路没有关系。此路不通,走彼路。“天意不让他找到路!”哈哈,竟然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了。看来,一切答案源于文本的基本原则扎根他们之心。那就再重复一遍吧。

    “老师,里面的人也是虚构的吗?是假的?”当我点出是作品是虚构的后,有人表示难以接受。我想她一定很喜欢桃花源的生活,所以不忍心让美好不存在。这个疑问很有质量,正是我设计的一个问题,只不过被她提前质疑了而已。于是我抛开按部就班的分析,直接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桃花源真实存在的依据。这一次我强调了“从文中找出依据”。我觉得学生生成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亮点,是最成功的学习!

    有了这个疑问,接下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顺理成章了。为了避免他们跑偏,我又特意提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当然妄想依靠他们自己的历史知识是不现实的,还是得我来补充。有了背景,学生的也就很容易明白作者的意图了。

    下课了,同事却过来提出一个疑问,“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的人已经与世隔绝那么久了,衣服怎么会跟外面的人一样呢?确实啊,怎么会一样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教学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me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