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的晨,晴朗,微凉,空气也很清爽,也是二青会期间的第一个限行日。
班车的点卡得分秒不差,车窗外的景致,较往日更加整洁有序,围栏里的植被,花池里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各色的摆花,错落有致,虽然是应景和新增添的色彩,但也足以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仿佛置身在南边或春日里的花团锦簇中,恣意地徜徉和流连忘返。
然后回题到说事这个题目上,小时候对事的认识应该是在起因,经过,结果上,到了现在,领悟深了,觉得说事应该是指事本身的内涵,效果,或者外延到引申的档上。
那么今天就说说最近身边最重要的一件事,二青会。
昨天火炬传递途径单位,老5还有好几个好友特地发了视频,虽然没有亲临,也不在现场,但总觉得这样的盛会,就在身边在眼前,觉得给城市的进步和繁荣加油喝彩,是一种无尚的荣誉所在。
再远点,想想这一年来,整个城市甚至外延到周边的郊区县区,从市容市貌,到环境治理,从乱停乱放,从一些违章的建筑,大到大河大山,小到一街一巷,高到桥面楼宇,低到门面房的一个台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比如跨度大,标准高,要求严的创城活动;
比如既要整洁,高端,又要求有质量,上档次的厕所革命;
比如河道桥梁的美化清洁,甚至到灯饰的装点;
比如河床边道的治理整顿;
比如旧城改造中的遮挡布局;
比如垃圾分类问题;
比如墙面的粉刷美化,小亭小栈的修葺和新建……
一桩桩一件件,不说功绩,只说在创造城市美化和文明时,每一个人为此做得奉献,做得努力。
他们所做得,所承载的,或许不仅仅是做好一份工作,或做了一件事的事,而是为整个城市,为我们的城市在对外宣传,甚至延伸至别的领域的事,也可以说不是一个人在做,而是一群人,是每一个人都在这城市而战。
此时,二青会这件事的三个要点突显出来了。
再说说最近热捧的网红剧《长安十二时辰》。
说简单点,就是长安街上西市上的一场活动,大家看灯,看人,看热闹,当局维持秩序普通的一件事。
但是再细究,就不一样了,为了这场盛会,专门由太子成立了靖安司,专门配了一太子的亲党李必执掌这个局面,为保证十二时辰内盛会的繁荣,各国来使能如预期感受到大唐盛世这样的效果,就要保证市场秩序,市民的平安,当然最重要的是当局圣上皇族的安危,以及与民同乐,彰显大唐雄威等等,所有这些方方面面要顾及的事。
再引申,就到了事办好了,太子有功绩了,露脸了,对皇位的继任有利,当然从另一面不是太子党的人来说,肯定不想让这事成,各种挑畔,各种使绊,其中夹杂了牵扯了各派系间的明争暗斗,各势力间的暗箱操作,正义之士的公心良心,邪恶之人的私心私欲,于是在期间的蜂巢涌动,风云突变不言而喻,
有时候,也许只是一个人一件事的事,但是放在其中就成了欺上瞒下,成了谋权谋利的铁证,于是政坛的风暴还在继续中。
此时,也突然其实对于每一件事来说,都应该认真对待,都应该持一颗敬畏之心,无论事大事小。
不能因为事大,所有与之有关联的事就扩大化了,芝麻成了西瓜,这样平常心没了,欲望也涨了。
也不能因为事小,就想着把它化之,这样也不严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理也是存在的。
而关于说事这个主题,说远说近,说身边也说历史,不知表述清楚没有,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样的说法也是赞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