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十五 | 要警惕组织内部的阿谀奉承
上一篇讲到了子思推荐苟变给卫候,并劝说卫候要改变自己的选人策略,不要盯着两个破鸡蛋不放。接下来讲一讲,子思是如何再次进谏卫候,拨开表面现象,向卫候展示一个真正的卫国朝政。
一、子思对卫候的批评,君不君,臣不臣
首先,来看看卫国如今朝堂上的情况。有一天,卫国国君卫候在朝堂上讲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明显是错误的,但是大臣们如出一口,都说大王英明,这真是一个好计划。
子思看到后,摇头叹气的,说:“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就是说,君主没有做好君主的职责,大臣没有做好大臣的职责。大王的职责,是耳听八方,听从大臣的意见,而非独断专谋。而大臣的职责,则是针砭时弊提出问题,帮助君主更好地改正计谋,并将政令推行下去。
公丘懿子便问当中的原因。子思解释说:“你看,君主自以为是,那么大臣就不敢随意提出意见,也不会有好的计谋进献给君主。君主的决策,首先就是要听一听大臣的意见与建议,看看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现在君主的计划是错误的,但是大臣们都在迎合,这就是阿谀奉承,是非常危险的。”
接着,子思继续说:“君主不研究明察事情的好坏,而只乐于别人的阿谀奉承,是无比昏暗的。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乐于别人的阿谀奉承,是无比谄媚的。君主昏暗而大臣们谄媚,压在百姓之上,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以往,国家就不像国家了。”
所以,才会得出上面的结论,即“君不君,臣不臣。”
接着,子思看出了问题后,便对卫候一针见血地说:“大王,国家一天不如一天了。”
这可把卫候吓到了,于是卫候便问:“先生您为什么会这么说?”子思便解释说:“君主说话自以为是,而各个卿大夫、大臣不敢违背君主的意思。卿大夫、大臣们说话也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纠正错误,君主和大臣都自以为自己贤德,而下面的人也都违背内心称上面的人贤德。因为称赞贤能则有会好处,而违背上面的意思则会带来灾祸。这样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会有好的结果吗?”
子思也引用了《诗经》当中的话,说:“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子思所引用的这句诗,讲的是就像乌鸦,无法辨认出雄雌,君主大臣也都自认为自己贤能,不就是你们最好的写照吗?
这里要说一说《诗经》。这部先秦著作,并不是常人所认为的,就是单纯的写诗,感慨生活。《诗经》是贤人们发愤图强,针砭时弊的著作,是孔子所主张的礼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要通过《诗经》来规范百姓的行为,从而让整个国家能够和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古人们讲话,也常会引用《诗经》的内容,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二、独断、阿谀奉承的组织,要警惕
大家也可以按照子思所说的这个现象,反观自己所处的组织当中的实际情况。
如果领导提出一项决策,如果没有进行讨论,而是由领导随意有了一个想法,便要求下属去完成,那么说明该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非常贤德。殊不知一个政策要推行,是会影响许多的人,如果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没有进行团队头脑风暴,那么该政策,就容易成为空中楼阁,岌岌可危。
其次,如果组织中每个人都在阿谀奉承领导,而不会提出切合实际的情况的意见,那么组织也会逐渐衰落。因为每个人都以保全自己为首要目的。就像子思,一针见血地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带有危险性的。如果卫候是一个霸道的,专制的君主,那么子思这样的做法,相当于玩火,自己都有可能会性命不保。
-------------------------
解读历史故事,阅读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智慧,请点击关注【稽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