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与美食美食就是生活
老饕游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老饕游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作者: 老饕游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13:02 被阅读0次

    “阿要辣油啊!”跟着兄弟口音练习很久终于说的算有点南京当地味了。如果说馄饨、鸭血粉丝、汤包、锅贴等等是南京美食的肉体的话,那么辣油就是南京美食的灵魂。基本走到哪,桌上的调料都会有辣油,走到哪都有老板操着浓浓的南京腔调,头也不抬的问一句“阿要辣油啊”。而如今“阿要辣油啊”也成了我对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声音记忆 ,就像很红的一首网络南京话版说唱歌曲 《喝馄饨》中唱的那样"阿要辣油啊?阿要辣油啊?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讲一声,我们每天晚上来到老王馄饨摊,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要来一碗。"把南京特色的市井生活很传神地表现出来。

   言归正传吧!继续开始南京的美食之旅。

    鸡鸣汤包---上世纪50年代诞生在老南京知名地标鼓楼广场里了,严格来说,鸡鸣汤包并不是南京这座古城固有的传统美食,而是由政府拥有的国营鸡鸣酒家饭店集省内优秀厨师研发出来的全新食品,至今店里服务员着装感觉还有国营饭店服务员影子,所以店里挂的百年招牌是有些不地道的,但并不影响鸡鸣汤包在南京的影响力,不停的创新是他的法宝,对我来说只要味道好,其他都无所谓。

      先从鸭血粉丝汤开始吧,鸡鸣的鸭血粉丝算是本次南京吃的最好的鸭血粉丝,汤头是鸭肉熬制,配料咸淡正好、比前两天吃的回味要好的多,“阿要辣油啊”兄弟又反复说这句话,鸭血粉丝加辣油在南京就好像天经地义一样。

      接下来该是主角登场的时候了,鸡鸣汤包包法独特,和正常汤包相反,鸡鸣汤包的褶子在底部,褶头朝下蒸制,这样做法据说是为了保证汤汁不会向上蒸发,尽量锁住汤汁的鲜美。从上面看是一个无褶皱圆润光滑圆球。鸡鸣汤包从馅料的口味到皮子的软硬程度都有独到之处,精妙的是汤包从揭开笼屉接触室温开始就发生变化,汤包的外皮从圆润鼓胀逐渐微微收缩变得有韧性,从透明的面皮,可以看到里面的汤汁,汤包总要略微冷却才可入口不致烫伤口腔,而此时外皮已经变得有韧性,用筷子夹起来时不会破裂,用牙轻轻咬开,顺势吸入里面的汤汁,再放心吃包子,真正做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 鸡鸣汤包甜中带咸,咸里透鲜,咸甜配比恰到好处,味蕾触及的味道、鼻息闻到的香气和唇齿触碰的口感完美交融。喝完汤之后,是紧致诱人的馅儿肉,连皮带馅一口闷,赶在口中汁水意犹未尽的时候,将剩下的余味和肉一同吃下,满足贼爽。 有人喜欢用醋和辣油提味,其实用与不用各有千秋,一笼包子,尽可各种办法享用。 鸡汁、菊叶是他家招牌和获奖产品,今天就整它们了。

     同时上碗鸡汁回卤干,鸡汁回卤干是由鸡汤、黄豆芽、鸡肉丝、干子(南方的三角油豆腐泡)合煮,干子吸饱卤汁,所以称“回卤” ,口味清爽,特别适合吃完汤包后爽爽嘴。

   缘有起时,也有尽时,该是到离开南京的时候了,虽然本次金陵之行最终未品尝韩复兴的盐水鸭、蓝老大糖粥藕的糖芋苗、糖粥藕、酒酿赤豆元宵,留点念想也不错!!!

相关文章

  • 老饕游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阿要辣油啊!”跟着兄弟口音练习很久终于说的算有点南京当地味了。如果说馄饨、鸭血粉丝、汤包、锅贴等等是南京美食...

  • “啊要辣油?”——南京人问你要不要吃馄饨加辣油呢

    多少外地的朋友来南京 学会的第一句南京话就是“啊要辣油?” “啊要辣油啊”就是问你吃馄饨要不要加辣油 南京人喜欢馄...

  • 阿要辣油啊

    周五的时候还和同事苦恼着周末怎么过,下一秒就风风火火的订起火车票来一路浪到南京来。 距离上一次去南京已经有五年了,...

  • 老饕游之五:南京篇--梅花糕

    从老门东出来,沿着路边消食走回酒店,突然前于记梅花糕映入眼帘,一下勾起在学校时的记忆,南方没有梅花糕,只有在北...

  • 阿有辣油啊!

    下班回家,冷锅冷灶,没啥好菜,想到冰箱里还有几棵大青菜,一盘算,做个青菜瘪嘴团吃吧。有菜有饭一锅端,天寒地冻的,倒...

  • 蓝鲸蓝鲸

    “阿要辣油阿?” “甩放。” 我了解到南京,最先是从方言开始的,稍显轻浮的语气让我一度觉得,要是和南京人吵起架来,...

  • 老饕游之四:南京篇--又见炊烟柴火馄饨

    距上次在简书发文有一段时间了,给自己的借口就是忙,我想还是对生活的态度和标准出了问题,恰逢国庆终于有了个比较...

  • “老板,来碗小馄饨 !”“阿要辣油啊?”

    上学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给我们说了一个笑话。现在外国人觉得我们中国人特别开放,为什么呢?因为每次这个外国人路过馄饨...

  • 老饕游之十三 --郑州篇:咦——恁说中不中——中

    老饕游之十三 郑州篇:咦——恁说中不中——中 咦——恁说中不中——中!!!这几个词在郑州本地人嘴里应该是用的最多...

  • 老饕游之十:蚌埠篇--篾匠街

    篾匠街——“一条篾匠街,百年蚌埠市”,解放前这条街是篾匠荟萃之地,故叫“篾匠街”,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饕游之七:南京篇--阿要辣油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ks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