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当有报国志,且看豪杰建功时。
久旱甘霖遂人愿,英雄何惧返乡迟。
(一)董卓请命
熹平二年(公元173年),董卓刚满三十,此时,他因功升迁为了西域戊己校尉。
这年六月,骄阳似火,两个月未见雨水的凉州城像火炉般。在那凉州将军府中,正在召开着一场秘密的军事会议。
“诸位,这匈奴人与羌人联合屡次犯我大汉边境,甚是可恶!朝廷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要求我等速速平定这边境之患。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匈奴中郎将张奂坐在堂上看着手下的众人,他们分别有军司马尹端、从事王卫及西域戊己校尉董卓等十多人。
“将军,此次南匈奴与羌人之联合作乱看似齐心,其二者之间实则是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因此,属下认为,可用计诱之,然后再各个击破。”
从事王卫随即出策道。
“具体说说看,如何诱之?”
张奂看着王卫接着问道。
“回禀将军,那羌人首领迷当本是一见利忘义之人,将军可以许之以凉地之利,用计诱捕之,则羌人自退;而那匈奴各部表面上是听命于单于休屠各,但背地里多是各怀心事的,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消灭休屠各部,则匈奴各部便会自行瓦解了。”
王卫紧接着详细回道。
“好,此策甚合我意!诸位,何人敢去那羌人部落走此一遭?”
张奂肯定了王卫之计策后,转而看着众人激将道。
“我去!”
众人见此纷纷响应道。
“哈哈!好!列位不愧都是我大汉勇士!只是这羌人部落去是好去,但说服那生性多疑的迷当首领还是有些难度的,弄不好丢了性命不说,还可能导致我们满盘皆输!因此,还请诸位深思熟虑好了再自荐。当然了,也可以推荐他人,但必须得是非常合适之人选。此事只能成不能有丝毫疏忽。”
张奂先是放声一笑,接着便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道。
顿时,众人便纷纷保持了沉默。张奂站在原处环视着众人,片刻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董卓身上。
“仲颖,你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张奂看着董卓意味深长地问道。
“回将军,末将愿领命!”
董卓听出了张奂之意,他随即行礼主动请命道。
“好!诸将之中,此事怕只有你最合适了!一来你与羌人有些交情,那羌人不易生疑;二来你胆大心细、谋事周全;再就是你的口才亦是了得。故而,本将最看好你了!”
张奂顿时对董卓肯定道。
“末将多谢将军赏识!末将即刻便出发。”
董卓说着便准备退下了。
“且慢,仲颖,此去凶险异常,你务必要小心行事。你记住了,我军此次胜败之关键全系于你一身,你务必要完成此次使命并活着回来!介时,本将军将给你记头功!”
张奂走到董卓面前拍了拍董卓肩膀语重心长地交代道。
“多谢将军,末将领命!”
董卓说着便跪了下去。
“好!请起,你且先退下去准备出使之事吧!本将再与列位继续商议下应对匈奴之事。”
张奂说着便扶起了董卓来。
董卓听罢便自己退了下去。
(二)出使羌族
六月初六,董卓出使羌人部落,这天竟然电闪雷鸣突降大雨。
两个月未曾降雨的凉州城顿时是一片喜悦,城中居民们纷纷出户来庆贺这场大雨盛宴。有的拿着瓦罐之类的出来接雨水,有的光着脑袋站在外面淋雨,更有的竟在那雨中欢歌跳舞……
此时,董卓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骑着战马出城而去。
“贵人出门多风雨,愿君归来建首功!”
张奂站在将军府门前望着董卓远去的背影不由得笑了。
董卓马不停蹄一路西行,走了两天两夜后,他便到达了羌人部落。
六月初八上午,董卓在其故友柯比能的陪同下来到了羌人大王迷当府中。
“大王,汉使者董卓求见!”
柯比能引着董卓见到了迷当大王后一同跪下行礼道。
“好,都免礼了!”
大腹便便的迷当大王坐在大殿之上,随手一摇示意他二人起身。
“多谢大王!”
董卓及柯比能一同起身后拱手回道。
“董校尉,张奂将军别来无恙!”
迷当大王意味深长地看着董卓。
“多谢大王挂念,张将军也一直惦念着大王!”
董卓拱手回道。
“哈哈!张将军此次派你前来怕是别有用心吧!你确定能活着回去?”
迷当大王顿时收起了笑脸冷冷地看着董卓。柯比能听罢不由得心中一惊,毕竟董卓是其故交,若要被大王所杀,他定然不能袖手旁观。
“哈哈!大王何出此言?在下可是专程来给大王送礼的!”
董卓随即笑道。
“哦!送礼?你为何送礼?所送何礼?”
迷当大王顿时来了兴趣。柯比能见此便稍微放下心来。
“在下斗胆,敢问大王,那匈奴单于休屠各许了大王何利?竟让大王心甘情愿背负那不仁不义之名!”
董卓随即说道。
“大胆!尔不过一小小校尉,怎敢这般对本王说话?信不信本王现在就砍了你!”
迷当大王顿时站起来厉声喝道。
“大王息怒!”
柯比能随即上前劝阻道。
“哈哈!大王,你杀我犹如踩死一只蚂蚁那般简单,可如果大王真杀了我,那大王不仅仅要背负那不仁不义之恶名,更还会为此付出血的代价,我大汉铁骑可不是好惹的!当然了,若大王愿听我把话说完,则大王定然会有新的想法!”
董卓先是放声大笑,接着便有礼有节地回敬道。
“好!本王暂且听你说完,若你能说动本王之心,则本王定会放你归去,否则,你将活不过今日!”
迷当大王说着便又坐了下去。一旁的柯比能心中顿觉不安了起来。
“大王,那匈奴单于休屠各无非是许了大王凉州数县,且还需事成后再定,而我大汉现在便可以许大王凉州半境之地。那休屠各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大王比我董卓更清楚。他为了争夺单于之位可以杀兄弑父,这样一个没有人性之徒,大王安能信他?若大王真助他匈奴人成了气候,试问:他休屠各会不会履行约定呢?还有,他匈奴人会不会再灭你们羌族?大王可别忘记了匈奴人之野心便是占据整个草原!大王可得深思!”
董卓说着便停顿了下来。
“大王,使者所言甚是合理!还请大王三思!”
柯比能也不失时机地谏言道。
“丞相,你且退下吧!”
迷当大王看了一眼柯比能后,直接下令道。
“大王!遵命,属下告退!”
柯比能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一眼董卓后便直接退下了。
(三)扣留董卓
柯比能退下后,迷当大王示意董卓走近了些。
“董卓,你的故友已经退下了,现在没有人能再替你说话了。你若再不能说服本王,你就再也走不出本王之府邸了。”
迷当直盯着董卓冷冷地说道。
“哈哈!大王,你若真想杀我早就动手了,何必再让我多言?”
董卓无所畏惧地笑道。
“住口!本王所要听的不是这些!别以为本王真不敢杀你!”
迷当大王说着便站起来拔出了佩刀来。
“哈哈!男儿大丈夫若能死得其所,死又有何惧?只怕是大王杀了我之后就会后悔!撕毁前约引来我大汉的雷霆之怒,且置羌族万民于战火之中,甚而引火烧身遭来匈奴人的灭族之祸!大王可得想仔细了!”
董卓依然冷静以对。
“好,很好!董校尉不愧是人中豪杰,本王久闻君之大名及事迹,一直想当面见一见,今日得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迷当大王说着便站了起来,然后收起了佩刀,并径直走向了董卓。
“多谢大王谬赞!董某无知,适才言语多有冒犯,还请大王海涵!”
董卓随即恭敬地行礼道。
“哈哈!无妨无妨!本王早就想派人去大汉请和了,奈何山高路远,再加上匈奴人从中作梗,故而是一拖再拖。幸而今日有君前来,本王这才有所安心了!”
迷当大王笑着走到了董卓面前,换了副神情说道。
“本使代表大汉多谢大王之仁义!”
董卓说着便跪了下去。
“董君快快请起!你适才所言,本王心知肚明,那匈奴人不足信也。即使本王助其成事,对我羌人而言只会是灾难。故而,本王是绝不会为虎作伥的!只是,君适才所言……”
迷当大王话未说完便意味深长地看着董卓。
“回大王,本使所代表的是大汉朝廷,只要大王不助纣为孽,则适才所言句句当真!”
董卓一眼便看出了迷当大王之心思,他便随即保证道。
“好,好!所谓空口无凭,不知董君可带来了信物或凭证?”
迷当大王立即问道。
“哈哈!大王可真是太小看我董卓了。话出自我口,岂敢欺骗大王?再说了,朝廷亦不知大王之心意,又岂会轻易授我信物?大王若想要凭证,至少也得让我大汉朝廷知晓大王之心意!”
董卓随即笑着回答道。
“董君所言不无道理!君之声名,本王自然信得过。至于这大汉朝廷,本王又当如何才能令其信服呢?”
迷当大王转而皱眉问道。
“哈哈,大王,何须发愁?此事极其简单!只要大王写一封请和书即可,如此则大王之心意已明,那我大汉朝廷自然就不会再防备大王了。介时,大王再派人到张将军处讨要凉州半境,则此事便成也!”
董卓随即笑着说道。
“董君所言好是好,就不知董君可否作保?”
迷当大王看着董卓接着问道。
“请大王放心,本使定然不会失信于大王!”
董卓拍着胸脯保证道。
“好,好!那本王就劳烦董君暂且在我部休息些时日,待本王拿到了凭证后,再送董君回汉,如何?”
迷当大王故作试探地问道。
“哈哈!好!本使愿遂大王之意!”
董卓依然镇定地笑道,似乎这一切都在其掌控之中。
于是,董卓便初步达成了其出使之目的。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