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新视角】《妄尽还源观》之六门纲要解析(3)

【经典新视角】《妄尽还源观》之六门纲要解析(3)

作者: 明空如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8-16 09:49 被阅读0次

三、示三遍: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

依本体所起的二用,有三种周遍:一尘普周法界遍、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含容空有遍。

依超级视角之本体——自性清净圆明体,所起“海印森罗常住用”和“法界圆明自在用”,周遍生命宇宙,乃至一尘许,悉皆周遍。

在视角学范畴中,“一尘”即对应“一尘之心”、“一尘之视角”、“一尘之视界”、“一尘之世界”。

“一尘”之心、视角、视界、世界,不离超级视角之本体,亦不离“海印森罗常住用”和“法界圆明自在用”。

1、一尘普周法界遍

"一尘”之相,为本体之幻化相,并没有独立实存的本质,其性本空。因此,一尘之相,即是一切尘之相,一尘之性,即是一切尘之性,周遍法界。

欲见世界之真相、真性,无须一一尽观所有尘相,只需尽观“一尘”之真相、真性即可。一者见已,余者亦然。一尘之真相、真性,周遍法界,无有其余。

以视角学而言,“一尘”之显现,即有一尘之世界、视界、视角、心之显现。一尘之性,即具足一切尘之性。所以遍法界一切尘皆可摄入一尘,无有其余。

尘者,何也?尘者,即非尘,是名为尘。尘之本质,即微细无明也。此微细无明本无实体,亦无实性,不管是心中一念而已。

永嘉曰: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此一尘之微细无明,非从别来,乃是从自性本心中生起,因一念迷而不觉,背觉合尘,方有此一尘之显现。若当下觉了,尘相本空,唯是自心一念之幻化相,幻而无实,毕竟空寂,则迷惑消散,尘相当下即是净相,清净光明。幻化尘身,即是空性法身,无二无别。

2、一尘出生无尽遍

“一尘”出生,即全息含摄本体无尽功能、作用。何以如此?一尘出生,其出生相乃是幻相,生而无生,遂能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生生无尽。

一尘之出生,本质上而言,即是一念之出生。念非他物,自性随缘起用之相也。自性本空而妙用无穷,此“空”字亦是无限、无穷、无尽、无边之意也。

正因自性本空方能妙用无穷,若自性有实,则必被此“实”所拘、所限——犹如顽石,必难以灵通也。正因自性本空,方可显化顽石之幻相,却不被此幻相所拘,随缘而妙显万象,妙化万象,同时亦超越万象,妙用无穷。

一尘之出生,便有一尘出生之因缘。因缘者,亦有相续之意也。因缘相续,则生生不息。一念三千,三千一念,尽皆以此一尘出生之因缘而相续显现,是为因缘之不可思议也,是为缘起之不可思议也,亦是为空性之妙用不可思议也。

从心性实修而言,一念之无明,迷而不觉,则由此一念而生之身、口、意,悉皆被此无明所笼罩,遂成一念无明之轮回,只要此一念无明不破,则整个身心即始终在无明迷惑中轮转,无有出期。更何况念念无明,迷而不觉,其所织就的轮回之网,阳光不进,风雨不透,何时才有超脱之时?

虽然如是,自性之本觉,亦未尝有失,只是被尘垢所覆,遂难见其真容,难明其真性,难起其妙用。唯有借佛陀之无上智慧甘露,醍醐灌顶,方能快速涤去尘垢,使生命本具之自性清净圆明体赤裸显露,从此翻身做主人。

3、一尘含容空有遍

一尘之相,含摄空有,其尘相幻化而有,毕竟性空。以其相,则可称妙有。所有一切妙有,皆是一尘相。以其性,则可称性空。此性空,与一切妙有尘相之性空无异。

另外,一尘非一尘,其本体乃是自性本心,一尘即是自性本心之化现。自性本心即是空性之海,一尘即是空性之海中一朵微小的浪花。此浪花乃空性之海幻化而显现,显而无实,其体空,其性空,唯其相为幻化妙相,以其有所显现而假名为有。一切相皆如是,非唯一尘之相。所以一尘之显现,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周遍一切空有,无有其余。

以视角学的语言来说,一尘即是一视角耳。此一尘之视角,即是超级视角——自性清净圆明体之显化。若能始终安住于超级视角,则此一尘之视角即有一尘视角之妙用也。若被此一尘视角所迷,以此一尘之视角而遮蔽了超级视角,超级视角即隐而不显,此时,一尘之视角即可化现出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的一尘之“心-视角-视界-世界”——一尘出生无尽遍。对于被一尘之视角所迷惑的生命而言,其整个生命宇宙,皆被此一尘之视角所覆盖,无有其余——一尘普周法界遍。其整个生命时空中的一切“真与假、空与有、生与死”等一切认知,皆为此一尘视角之所含摄,并以其超级视角的智慧隐没不显,从而只能一直被困在此一尘视角之中,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唯有在因缘际会下,与超级视角的智慧结缘,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实践训练,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视角,乃至彻底破除对于一尘视角之迷惑,恢复超级视角之本面,这时才会如梦方醒,从一场长长的生死大梦中醒来。一尘者,何也?一言以蔽之,分别、执著、妄想也。但有分别即是尘心。而这其中,最顽固的尘心,则非“我”莫属。“我”心消散,无我之时,破迷显悟,妄尽还源,则自性清净圆明体,或曰超级视角,则可于自心之中赤裸显露也。

相关文章

  • 念佛杂谈:参禅与念佛修行

    “理即事故名随缘。事即理故名妙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贤首大师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篇文章里面,他...

  • 《妄尽还源观》译注(一)

    一.前言 (一)《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作者-法藏大师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作者是唐代高僧、华严宗三祖法藏...

  • 《妄尽还源观》译注(十)

    十.附录: 附录1: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原文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卷) 唐大荐福寺翻经沙门法藏述 夫满教难思。...

  • 《妄尽还源观》译注(三)

    三.显一体 本段大意: “一体”即众生本具之体,从本以来,处染不垢,修治不净,不随凡圣生死流转而染污。此体自性圆明...

  • 《妄尽还源观》译注(四)

    四.起二用 本段大意: 从一体而起二用,即“海印森罗常住用”和“法界圆明自在用”。前者是海印三昧,后者是华严三昧。...

  • 《妄尽还源观》译注(七)

    七.入五止 本段大意: 摄二用归自性清净圆明心体,入佛甚深三昧。“入”指性相俱泯,体周法界,入无入相是名为“入”。...

  • 《妄尽还源观》译注(九)

    九.后记 本段大意: 关于《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作者一直都有争议。孤山智圆法师根据唐中书舍人高郢《序北塔铭记》...

  • 《妄尽还源观》译注(二)

    二.总论 本段大意: 开宗明义,指出从极细微的现象世界可以探究到最根源的法性本体,用以说明华严“理事无碍”、“事事...

  • 《妄尽还源观》译注(五)

    五.示三遍 本段大意: “尘”无自性,依靠“真”得以成立,“真”无边“尘”亦无边,即“一尘普周法界遍”。一微尘法总...

  • 《妄尽还源观》译注(六)

    六.行四德 本段大意: “四德”是在前面“一体”、“二用”、“三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发心修行的基本原则和所成功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新视角】《妄尽还源观》之六门纲要解析(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yo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