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见闻》148
四川泡菜、乡愁标记,
清脆可口、回味悠长,
菜肴佐料、下饭小菜,
一碟泡菜、留下佳话,
一坛泡菜、烟火人间。
我对泡菜喜欢致极。
一个馒头、一碗米饭,
一碟泡菜,仍吃很香。
闯荡在外游子的乡愁,对家乡的记忆,如同长读不倦的书。
翻篇掩卷,思绪千里。
每篇依然如新,
每篇激情如故。
坛坛泡菜。
是我对家乡记忆最深、最清、最完整的一篇。
婆婆(奶奶)就是这篇内容的核心主题内容。
她是老家乡村周边几十里、腌制泡菜的高手,是他人难敌、有口皆碑的能干人。
曾记得。
家中耳房屋中,大小二十多个泡茶坛子,高低错落、布阵规范,俨然就是家常美味的坚守、原材料供应者。
倒挂金钟般站立,在石槽水中的盐菜坛,阻隔氧气的冒泡声不断,这是在刷它的存在感,提醒主人要随时给它补水。
在哪个生活贫困的年代,一小碟泡菜招待客人,既是对来客的厚待,还有点奢侈的意味。
如果没有经营家庭能干的主妇,廖廖几个酸味十足泡菜坛子就很不错啦。
亨誉乡里、能说会道、能干会做的婆婆经常说:小伙子找对象,女方能不能干,家教怎样,能否管好家?
看女方家有多少个泡菜坛子,就一目了然啦。
只要你从坛子边走过,有没有酸臭的异味,—闻便知这户人家的姑娘能不能娶。
这在当时乡村,最纯朴、最古老的“泡菜坛子”选媳妇标准,虽不是唯一,但又是唯一。
小时基因般的记忆,烙下了我对泡菜深深印迹。
十多年前,我回乡创业办度假山庄时,有个很懂餐饮门道的领导对我说:泡菜腌好啦,就能留住客人。 可见一碟泡菜的力量。
这些经验之谈,可惜未能入脑、走心、见行动。
至今我家的泡菜水平一般,没有坚持做精做好,只停留在初心阶段。
前几天一条“泡菜西施”的抖音感动了我、惊醒了我、鞭打了我、激扬了我。
一位出身四川边远农村女孩子,从泡菜中悟出了商机。
她从泡菜起步,开启了逆袭人生的成功之路。
她的泡菜产业赋能了一万多家餐饮企业,成为这些店的原材料供应商。其中相当部分,是知名网红餐饮企业。




泡菜,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3100多年历史。
四川泡菜分为:调料菜、下饭菜,二种。
调料菜:
用来烹饪菜肴的佐料。
有:泡椒,泡姜,酸菜,豇豆等。
下饭菜:
直接下饭吃,可当一盘小菜,如萝卜条、白菜叶,豇豆等。
泡菜用途非常广泛,去腥提鲜,口感咸鲜,清炒、熬汤都可以,还有新鲜蔬菜不能表达的口感。
泡椒系列、酸菜系列菜品,都是很好的家常菜。
耳熟而祥的酸菜鱼,是泡菜辅助出品的“优等生”,因酸菜是酸菜魚的灵魂。
爱做梦,想做事。
是我这一生的特质。
虽然早过做梦的岁月。
梦想。
永远是支撑我人生的航标。
永远是年青人生的动力所在。
在餐饮圈子里转了二十多年,虽小有成绩。
但是。
静下心来,研究菜品的时间不多,所以在菜品领域话语权不多。
我想从零开始,开启研发菜品人生之路。
不知前景如何,
只做过程。
不问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