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一篇,只写西街老店

作者: Bela_c6d3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13:53 被阅读46次

    2017年春节前,厦门之旅结束后,我去了泉州,就住在西街。因此逛西街成为旅行日常,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西街上那些代代传承的老店。

    西街

    说到古城商街,并不罕见,每个城市都有。不过多数商街以外乡人经营为主,开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谋生计,哪里赚钱去哪里,什么好卖卖什么,本地居民日常消费不会来这里,大家全指望做游客的生意。

    为什么泉州西街打破了我对古城商街的认识,在此介绍几家西街老店,您一定能略微感受到西街的与众不同。

    鹏山堂草药店

    鹏山堂草药店主营吊膏和草药, 是块百年招牌,至今已有三代传承。

    旧时泉州走南闯北打拳卖艺者很多,其中名声最大的就是威震当年晋江地区的刘鹏山南拳和他的中药吊膏,吊膏用于跌打损伤,有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的功效。在当地很有名。

    老板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调吊膏的工艺很复杂, 第一要配药, 其次是掌握火候, 什么样的火候要下什么样药, 是要胸有成竹的, 所以只能是一代传一代。

    鹏山堂的传承,一来说明店家手艺了得,药效奇特,二来也说明中医在泉州是非常普及的,才让这种老药店有了传承动力。

    另外在泉州,你会发现基本所有的西药店都有中药专柜。见微知著,可见外界说泉州人传统文化传承的好,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西街老布店

    西街老布店, 店铺最早是80年开的,老板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生意,84年在西街开业,最长经营的店铺是西街142号,开了20多年。店面早年是做布匹买卖和衣服裁剪加工的,现在只做床单被套了。

    其实很难想象,这样一家店铺在西街开了30多年。老板说现在生意比以前差很多,生意最好时候是八九十年代,那时候还请了七八个工人,到90年代末,生意就不好做了,店面经历了几波裁人,现在就他自己, 但他打算还是继续经营下去。 后辈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 所以也没有想到要改变现状。

    这种门店恐怕在全国都不剩几家了,未来的经营并不乐观,大概老板目前也是因情怀守着这份家业,一来年岁大了有点事做,二来不忍心关掉一辈子经营的招牌。

    升文老字号扁食店

    升文扁食, 这个店是85年开业的, 到现在经营大概有24年了, 老板年轻时在泉州当过兵, 通过战友介绍来西街做扁食生意, 刚开始是在马路边摆摊, 1989年开始有了门店。扁食手艺, 传承自父亲。

    他的店面通常早七点营业, 晚上十二点关门,每年春节放假一个月,平时基本上不休息。

    主要经营扁食、小笼包, 拌面和水饺。这里扁食最大特点就是人工擀皮,皮薄, 口感好。 另外肉馅儿新鲜,当天买当天用,只用前蹄肉,因为前蹄肉比较嫩。

    一家不起眼的扁食店,甚至连招牌都模糊不清了,只因为好吃,还会吸引外地人买生的扁食带走,有些在泉州工作生活过的人,也会专程再回这里买扁食,回忆当年的味道。

    亚佛春饼老铺

    这家店铺知名度比较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经营至今有100年的历史, 傅亚佛是第三代传人。店面就是一家人在经营,傅师傅负责做饼皮,女儿负责包春卷,媳妇招呼客人。

    老板说以前开店是为了谋生,现在因责任继续坚守。

    女儿是大学生,从小跟父母身边做春饼, 后来有了自己工作,一开始只在节假日会来帮忙, 因为父母年事渐高,却还坚持开这家店, 所以女儿选择辞职回来帮助父母并接手店面, 用现代的模式继续经营, 传承家族手艺。

    上面介绍四家老店,无一不是代代传承。并且都经营了30年以上。

    这仅仅是西街老店的几个代表,还有不少藏匿在古厝街巷,不打眼的招牌,过时的门面,不耽误他们守着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小生意,安度余生。

    泉州西街历经1300年,到今天依旧聚集着一群纯粹本分的小生意人。

    我想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源于泉州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这里传承成为一种习惯。

    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信仰,就是一辈子心无旁骛,一心做好一件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泉州」这一篇,只写西街老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iv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