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阿玉,特别热爱美食。
会吃的她,几乎吃遍了我们这儿的名店,
大到高档的西餐厅,小到犄角旮旯的小吃摊,无所不包,
只要是口口相传的地方,她必定要去亲自品尝,
即使排队要等上几个小时,她也在所不惜,
名副其实的吃货一枚。
还记得她第一次带我吃日料时,
她熟练得夹起一大块三文鱼刺身丢在布满芥末的酱油后丢入嘴中,满脸含笑,
于是我也如法炮制,
然而当蘸满芥末的鱼肉刚放入嘴里,
便在一瞬间感觉到辛辣直冲云霄,
眼泪抑制不住地开始涌出。
第一次吃芥末就像是追求一个美丽的姑娘,主动表白总是要鼓起莫大的勇气,可能还会窘态频出。
而一旦开始吃了,便停不下来,越吃越欲罢不能。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成为了我们宣泄情绪的最好方式。
压力太大,用吃辣的方法来释放,
心情糟糕,用一顿美食来弥补,
内心孤寂,用零食塞满胃的每个角落,
美食,是填补内心空洞的一株良药。
《喜欢你》中,金城武扮演的路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
为了一道美食,他可以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等待,尽管他是跨国公司的总裁,一天的时间价值100万美元。
在别人眼中,他对美食的挑剔近乎于变态,一道主菜中,无论是配菜还是酱汁,
只要有一点不对在他味觉里就是垃圾。
就连煮泡面都要掐秒表计时,从煮面、倒调料包和配汤汁,每个步骤多一秒钟味道不对,少一秒钟更是不行。
在他眼里,就算是最简单的食物都有最顶级的做法。
但当周冬雨扮演的顾胜男以一道女巫意面汤出现时,他的味觉被一瞬间惊艳,再怎么挑剔,也找不出任何缺点,他的赞美方式便是继续吃她做的菜。
一道菜毕,再继续点另一道菜,厨房里便出现一个奇特的场景,金城武不停地点单,周冬雨不停地做菜。
两人到最后,更是玩high了,金城武出了一个“此时、此刻、此地”的难题,周冬雨回敬一道“此身”的菜肴。
周冬雨调出的味道,正对了金城武的胃。
以至于当她请假逃离时,他直接冲到她家门口,见面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吃你做的菜。”
原因很简单,周冬雨做的菜,让他吃出了一种家的味道。
他坐拥跨国超级经济体,实际上却是个极度缺爱的人。
他对美食的执着,始于他内心深处的空虚。
表面上,他掌握350亿美金的身家,在周冬雨这样一个普通人看来,
有这么多钱,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然而事实上,他手下员工数万,他浪费一天的时间不工作,就会给公司带来百万美金的损失。
赚下一个350亿,还想再赚下一个350亿。
这不仅是他对自我的要求,更是他父亲对他耳提面命的教育。
他的压力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所以他对美食的要求近乎变态,亦是对自我的苛求。
而当周冬雨以一道菜中的松露,贬损他是个以压榨身边所有人为手段上位的人,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空洞。
此时,他吃的不仅是菜,更是一个自我窥探的过程。
因为内心孤寂,所以他安慰自己越是低等的生物越喜欢凑在一起吃饭。
因为内心空虚,所以珍馐美食也是味同嚼蜡。
因为内心缺爱,所以他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人几近苛刻。
他感受不到被爱,更不懂爱别人。
所以他与父亲的关系更像陌生人,
所以他身边只有助手,没有朋友。
而当周冬雨不顾他的抗议,心安理得的坐在他对面一起吃饭时,他突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微妙情感。
此时,吃下的已经不是饭,而是黯然耸动的情愫。
当二人吃下有毒的河豚肉,幻想自处都在下雨,不顾周围人嬉笑的眼光在公交车里打伞的时候,他与她的心灵是触碰在一起的。
通过她,他忽然开启了自我意识的新大门。
她也通过美食,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
美食,是沟通情感的最好桥梁。
《欢乐颂》中,当奇点与安迪独处,却因两人都不会做饭,最终用一袋水饺裹腹。
安迪可以与奇点四目相对,畅谈人生,却无法放松身体,与奇点做更近一步的亲密接触。
这是因为,奇点没有用美食彻底打开安迪的心扉。
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必须要先抓住她的胃。
所以当小包总从安迪贫瘠的冰箱里搜刮出简单食材,做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早餐时,
安迪内心被幸福感包围,心中的戒备早已缴械投降,小包总最终凭借着自己对美食独特的追求和手艺,成功抱得美人归。
我想,对于安迪来说,当每次小包总不请自来,拎着大包食材做饭的时候,她的内心一定甘之如蜜。
品尝一顿美食,是融洽关系最好的方式。
一段恋情的开始,一定会在烛光晚餐时缔造,
一段合作关系的达成,一定要在饭桌上一阵推杯换盏中悄悄推进。
食物,温暖了人们的胃,也卸下了人们的伪装。
在饭桌前,人们最容易放下心中戒备,吐露真言。
味觉,是我们感知世界最奇妙的一种方式。
你是否记得自己第一次吃甜食的心情?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尝试品尝辣椒和芥末的表情?
你是否还记得舌尖第一次触碰清茶时的感觉?
味觉中的酸甜苦辣,代表了我们人生中的各种色彩。
我们喜欢甜食带来的粉色幸福感,留恋辣椒带来的爽快火爆感,沉迷清茶带来的绿色舒适感,怀念莲子带来的清苦真实感。
懂吃的人才懂生活。
像阿玉这样吃货的人生,才是最丰富多彩的。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吃是基于最基础的生理需求。
而当一个人连吃都不懂得讲究的人,更是谈不上对自我人生的要求。
钱钟书老先生和杨绛在英国留学时,曾因为房东难吃的饭菜,不惜另找房子搬家。
自嘲“笨手笨脚”的他愣是在那个陌生的国度给杨绛做出一顿顿美味的早餐。
即使是要下馆子,他也每次必须自己亲自点菜,而且从未失手。
对于吃的研究,更是延伸到了对古今中外,他的文章《吃饭》不仅通过吃饭这件事探究了关于吃的种种奥秘,更是从吃中揭开了人性。
对于吃的研究,可见功力之深。
英国的约翰逊曾说,
一个人在饭前可能是个悲观的宿命论者,而在饭后则可能成为信仰意志自由的乐观主义者。
美食不仅温暖了我们的胃,也点燃了我们内心的希望和期待,因为美食,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如此璀璨夺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