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抱怨,都有两种选择方案,一种是释放抱怨,一种是“处理”抱怨。释放就是发泄愤怒,处理则是分析事情。
大多数人都以为抱怨能发泄愤怒,把心中的抑郁排解出去,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实不是,愤怒是一种“负能量”。将愤怒传递给别人并不能使其消除,相反,对方也会感到恼火,反过来又加重了你的苦恼,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抱怨不能缓解恼火情绪,会让怒气蹿升。
但是,我们可以“处理”棘手状况,这样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你对某件事情不清楚时,“处理”可使其明朗化。它不是为了证实个人所处情境而发出的抱怨,它要求查验事实时保持冷静,确保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未掺杂情绪。任何一种关系中,你只占其中的百分之五十;但对关系的改善,你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
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 1995年发明了一个认知心理学工具,名为“乔哈里之窗”,该窗共四格:
第一格是我们自己和别人都看得到的东西。第二格是我们看得到,但别人看不到的——我们隐秘的思想、梦想、恐惧和抱负。第三格涵盖的东西我们自己看不到,但别人能看到。第四格则是我们自己和别人都未曾经历也不了解的部分。
“处理”指试着理解并接受“乔哈里之窗”第三格的内容——别人看得到但我们自己无法看到的东西。当我们与某人“处理”某件事时,是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们的,也想知道我们在关系中的角色。不知道、不了解就无从改变,而且,内心的自我常常会让我们对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视而不见。自我想让我们相信,另一个人是导致问题的全部原因,我们只是无辜受害者。如果我们抱持这种观点,就没法改变,关系也会僵滞不前。 如果你抱着“人们从不曾坦诚对我”的想法,就进一步固化了你未被坦诚对待的事实。尝试去探求别人看得到你却无法看到的东西,试着理解对方,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你可以成为关系中做出改变的一方,可是指责却否定了你这种能力。停止抱怨,停止指责,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处理抱怨,充分发挥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你会发现,你会得到另一种关系,另一种生活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