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总爱与好友惠施辩论取笑,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之言。一次,他和惠施讨论起了木头的作用。
惠子说:我有棵巨大的树,人们叫它“樗”。它虽然大却没什么用,树干有许多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树枝又弯弯曲曲,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它虽然就生长在道路旁,但木匠连看也不看就走过去了。
庄子笑道:“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为什么庄子会赞美这棵对人来说没一点用处的树木呢?
庄子为什么说没用的木头好?原来人生亦如此,在“才与不才”之间最好!原来,这样的树正是因为对人无用,才不会受到斧头刀剑的砍劈,可以终其天年,长久地存活下来。这便是庄子“无用之用”思想的反映。他认为,世人都只知道有用的东西的妙处,却一点也不明白无用的好处。
庄子其实说得很有道理。人生,应该像木头一样,在“才与不才”间最好。
一.太过有才,强极则辱
太过好看的木头,一早就被人砍下来当家具装饰了。而太过杰出又不知收敛的人,很容易招来祸患和不测。
杨修,算是一个极聪明有才的人了。但他太锋芒毕露,总仗着自己的聪明一次次挑战曹操的底线,最终下场凄惨。
一次杨修与曹操同从曹娥碑下骑马经过,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杨修立刻就猜出了这句话的意思,而曹操又走了三十里路才想出了正确答案,可见杨修之才。
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传到杨修时,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原来“合”上下拆开来便是“一人一口”的意思,杨修虽然聪明,却犯了猜测君王心思的大忌。
庄子为什么说没用的木头好?原来人生亦如此,在“才与不才”之间最好!曹操是个最多疑之人,他怕有人暗杀他,便告诉身边人“吾好梦中杀人”,警告别人在他休息时别靠近。一次,曹操装睡,故意把被子蹬下床,一名侍者走近前来想把被子盖上,谁知曹操忽然跃起杀死了侍卫。第二天,曹操还装糊涂,经提醒才知道是自己“梦中”杀的,遂大哭。而杨修这时却不怕死地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暗暗揭穿曹操的真正用意。
这时,曹操对杨修已起了杀心,因为他太聪明了,对自己不利。
终于,这个除掉杨修的机会来了——一次行军打仗时,曹操以“鸡肋”为军营暗号,杨修一听便要收拾东西离开。其他士兵忙问为何,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的意思肯定是让我们退军回去。”曹操心中正有此意,却被杨修看破,不由得大怒,以“动摇军心”的罪名杀死了杨修。可怜杨修一大才子,死时年仅24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
罗贯中说他“身死因才误”,可谓恰如其分。杨修正是因为太有才了,又不知收敛,树大招风木强则折,还不如那些没用的木头,却能保全生命以尽天年。
二.太过无才,易遭轻视
一个人固然不能太表现得有才,却也不能表现得太没有才能。在合适的时机,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才有助于伯乐发现你这匹“千里马”。
庄子为什么说没用的木头好?原来人生亦如此,在“才与不才”之间最好!在当今的社会,如果不知适当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一味地藏拙守愚,是十分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的。对于没有才华的人,众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轻视,其次便是羞辱,这是人类的共性。
如汉代帮助刘邦安邦定国的韩信,他虽有大才,但在不得刘邦重用之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又因家境贫寒,一般人觉得他又穷又没本事,便看不起他,常常羞辱他。
一次一个街头混混嘲笑韩信是个懦夫,说他有种就杀了自己,若没这胆量就从自己胯下钻过去。韩信不愿因这般小事背上人命官司而被官府抓去,影响自己的宏图大志,便硬是压了心头怒火,匍匐着从那人胯下钻了过去。
可见无才之时,或别人认为你无才之时,也容易受到折辱,就如穷困时被人轻视的韩信。
太过有才,如精美的树木,容易受人摧残;太过无才,如低矮的小草,被人任意践踏。
金庸曾说过: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人生便应如此,在“才与不才”之间,就是最好的状态。
我是平生书事,欢迎各位朋友常来交流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