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2《走向学为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书记录

52《走向学为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书记录

作者: 果园里的耕作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23:21 被阅读0次

    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0年10月第1版

    印次:2021年2月第2次印刷

    规格:170mm×240mm

    阅读内容:第五章 从文凭至上到课程为主——学习内容定制化与个性化P74~P75(共1页)

    阅读记录:

    教育实践主要关系到两个基本问题:学什么(教什么)和怎么学(怎么教)。前者是教育内容或课程的问题,后者是教育方法或手段的问题。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在未来社会,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人们学习的内容将会发生重要的变化,从为了一纸文凭而学,到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学,将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一、课程为王: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

    课程从研发主体和类型分类。

    研发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课程研发类型:

    学科课程(工具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社会学科如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社会等,自然学科如自然、生物、物理、化学,技艺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职业指导等)

    活动课程:一般分为实际操作、文艺创作、游乐表演、调查研究和交流探讨等方式。

    综合课程:以跨学科融合为基本特征,分为知识本位的综合课程和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隐蔽课程:相对上述显性课程而言,是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所获得的,在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经验。隐蔽课程具有隐含性、不确定性、强制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严格地说,课程应该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是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辅助、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全方位全过程。

    课程最本质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师生共同经历的课程,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而是通过他们的共同生命体验,成为有德行、审美、情感和能力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2《走向学为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书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wo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