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无意间刷到一短片——《包宝宝》,原本就是随心看看,没想到扎心了。短短不到8分钟全称没有对话,但在每个场景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光是自己的影子,也有妈妈和宝宝的。



《包宝宝》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执导的动画短片,也是第一部由华人执导的动画短片。该短片讲述一位华裔母亲,因孩子长大离家,老公工作忙,内心十分孤独,每天郁郁寡欢。一次吃饭时,丈夫又是急匆匆吃完饭就走,此时妻子一脸落寞,漫不经心地拿起一个包子准备吃,突然听到一声啼哭,这包子竟然活了!这个奇妙的小精灵让她兴奋起来,又重新做回了母亲。小包宝宝会跟这妈妈一起打太极、坐公车、买菜。妈妈更是无微不至的呵护着他,尽量不让他被磕着碰着,眼里心里全是包宝宝。但随着小包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与目前逐渐疏远。突然有一天,小包宝宝子带回一个白人女友,居然收拾了行李要跟女友搬出去,母亲怎么阻拦也没用,一如当年儿子离家,短片里悲痛欲绝的母亲此时竟一口将包子吞咽在自己的肚子里!!!看到这慕不由得一惊!当然故事结局还是挺圆满的。导演将美食、家庭、爱,用故事串联在一起,再现了亲子关系的苦乐参半。最终想表达的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羁绊,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羁绊呢?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尤其是中国父母,但有时他们的爱也过于沉重。对待孩子,就像短片中所展示的,从小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恨不能将儿女这一生的路都给铺好,又同时在儿女身上给予了厚望。虽说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父母的期望会成为孩子很大的压力,他们对于父母有着愧疚、有颗感恩的心。这在年轻人找工作时就能明白,很多人的回答都是父母希望他们找个怎样怎样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很少有孩子一开始是为自己奋斗的,他们心里想的都是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时候,父母在孩子们的眼中也都是超人,认为他们无所不能,父母身上有种神圣的光环,也就是所谓的威严感。但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母的这种威严感会越来越弱,孩子们也会越来越不受管教。此时,是人们常说的孩子翅膀硬了,越长越不听话越长越不懂事了吗?其实不是的。孩子终有一天是要长大的,他们也都会有各自的生活。每位父亲母亲,也都曾经是孩子。作为父母,她们用尽一生把孩子养大,面对孩子突然的独立,会感到不知所措,会很痛苦,也正因为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变,要明白:爱是要随着时间而改变的。
龙应台在《目送》里有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孩子们大了,他们要离开就满怀祝福的目送他们走远;他们要回来就满怀欣喜的迎接他们。父母亲们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可以尝试着培养新的爱好,去享受生活。刚开始肯定会很痛苦,但是慢慢会发现也挺有意思。
作为儿女,我们也要体谅父母。我们都曾经是父母手心里的小包子,他们含辛茹苦的将我们养大,我们对父母也有重要的义务。人世间只有父母的爱才是最无私最纯粹的,他们牵着蜗牛散步似得把我们养大,如今他们变老了,变慢了甚至变得笨拙了。这个时候该是我们放慢脚步的时候正如那句: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多陪陪父母,多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的陪伴。
如果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段,那就是是女儿的同时也是妈妈。作为女儿,我要抽时间多陪陪父母,其实我一直比较恋家,刚工作那会儿到了外地也都是一个礼拜至少打一次电话。现在,离父母很近,每周至少要带着孩子和他们见一次,或一起去外面转转或在家做点好吃的。作为妈妈,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小人儿,我也要慢慢的学会放手,给与她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这样,在她真的要离开我和她的爸爸,要实现她的梦想、追寻她想要的事业和生活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觉得太仓促,太痛苦。
最后,附上纪伯伦的这首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可能很多人都已经读过甚至背过了。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