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结束了。
近两三年,同学的孩子相继有参加高考的了。考试前后几天,各个同学群里每天讨论得不亦乐乎,送祝福的,出主意的,各种操心。家有考生的家长们全程陪同,住酒店,吃酒店的高考餐(这大概是近几年新出来的词吧),陪考的妈得穿旗袍爹得穿马褂,寓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各种段子层出不穷。这些一是说明了大家对高考的重视,二也表明了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回头再想我们当年的高考,一晃竟然已经过了26年(暴露年龄了)。是的,我是1991年参加高考的,那时候高考还在七月,7,8,9三天,所以那时候称七月为黑色七月,是天气正炎热的时候。
记得我当时的考场是在我们学校旁边的一所初中,距离很近。当时幼稚地考虑:不愿意考完一科,被父母问考得怎么样这样的话,或者被父母看自己脸色猜测,我决定高考期间依然住校,不回家住也不回家吃饭,也不让家里人来送饭。为了这自作聪明的决定,我吃了不少苦头。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我们的宿舍是一间很大的房子,大通铺,平时住了我们班里所有的女生,大约有三十多人,一人不到一米宽的一窄条。房间里有很粗的木头柱子,我们在柱子间系上绳子,搭个毛巾什么的。我早读时间曾在宿舍附近早读过,亲眼目睹肥硕的老鼠在绳子上自如行走,我们的被褥也有被老鼠啃过的痕迹。
夏天,蚊子倒还好办,搭蚊帐能基本解决,但跳蚤这种生物真的很难对付,它小,肉眼不容易发现,还会跳,不容易抓住。它们在通铺上无界限自由活动,为了抓住并消灭它们,我们曾经将枕巾铺在身下,跳蚤在枕巾上跳动如同在丛林中一样,不及在平整的床单上自如,这样容易被抓住。那时候也有卖一种跳蚤粉,我们也曾将整瓶的跳蚤粉倒在褥子下面,但跳蚤依然消灭不干净,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天凉了才结束。
高考期间,宿舍里没几个人,有条件的都回家去住了,也许是为了安全起见,宿舍里竟然开长明灯!我这个人睡眠不太好,有点亮光就睡不实,天还热,宿舍也没有电扇,再加上有两个女生一直在窃窃私语,不知道有多少知心话非要这个时候讲。我一夜没睡好,早上起来就精神萎靡,也忘了吃的什么了,迷迷糊糊就上了考场。
考试的顺序早已忘记,只记得一件事:考完了真没跟同学对答案,也没再提考过的那一科,完全翻篇了,准备下一科。
那时候理科比文科多考一门生物,共7科,所以是实实在在考了三天,真是煎熬。睡睡不好,白天脑子混沌状态,吃好像也吃不下,只记得有一天跟两个闺蜜算是下馆子,三人吃了一盘西红柿炒蛋,一人一个烧饼都没吃完。
考完了爸爸和哥哥在宿舍等着,收拾铺盖,卷上东西回家了。家门口碰上妈妈的一个朋友,后来那阿姨跟妈妈说,看到闺女脸色煞白,很不好看。妈妈后来也说,我高考完回家,人瘦了一圈,脸色不好。估计体力严重透支了。
我们的班主任在高三一年里,时常给我们灌输锲而不舍的概念,常拿出来举例子的事:某某考大学考了七年,终于考上了,你们也要有这种精神。如今想来,那位连考七年的大神真的要膜拜才好,七年,那是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我自己不算心思重的人,高三有段时间口腔溃疡严重,不能吃东西,后来爸爸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苦药面,要先在舌头上铺一层白糖,再铺一层药面,好长一段时间才治好。可见当时压力已经很大了,复读的压力真是不敢想象。
考完了,第二天回校估分。我们那时候是高考前报志愿,估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大概是方便老师统计,或者是自己心里有个底吧。
然后就是耐心等待了,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补营养补睡眠。家长对这个阶段的我们是放纵的,基本没有干涉。分数大概是月底下来的,本省录取分数线跟分数大约是同时下来,一看,达线了,那接下来就是等待录取通知书了。
没有耐心再呆在城里,于是收拾东西回老家村里,自己村里呆了几天,见了想见的人,姨家呆两天完成任务,然后去舅舅家常住,等待妈妈带通知书回来接我。
左等右等没有消息,眼看着到了8月30号,舅舅问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考前考后我曾跟妈妈说过:如果考不上,坚决不复读,回老家村里养鸡去。妈妈说:行,你要是养鸡,我就给你卖鸡蛋去。到了如今,似乎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了,我心里犯了嘀咕。不愿意复读,原因有二:一是厌倦了高中的那种生活,二是面子问题,再回母校复读,面子有点不好看。估计面子问题还占了主要位置。
还好,没有纠结太久,妈妈在31号回来了,带回了通知书。我的奇葩大学,通知书来得可真够晚的。9月10号开学,8月30号通知书刚到手里。
如此,我的高中生活彻底结束,不用面对复读的问题了。
尽管这些年,人们对高考、对中国教育诸多诟病,但回头去看,高考还是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尤其是数万农村学子的命运。当年的高中同学,大部分是农村户口,如今有博士,有硕士,有电子方面的专家,有高校的教授,当年大学里的农村同学,如今当企业老总的好几个。所有这些,都是因为通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才实现的。
拿我自己来说,如果没有考上大学,照计划,也许真去养鸡,嗯,也不错,但生活也许只局限于我们那个村子,或者县里,最多不过地区,这是大部分村里人的生活范围。或者跟我有些初中同学一样,进父亲的工厂当工人,也许后来会考电大,工作也能不错,但生活范围也是局限在那个厂里。
如今,虽然我的工作也是在工厂里,学机械的,这是必然。但我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却是大学毕业开始的,后来到过不同的地方,看过不同的风景,见过各种不同的人。
这些都要归功于那个黑色的七月,也感谢自己熬过了那个黑色的七月,才终见多彩的今天。
「青春&谈写作专题征文」那个黑色的七月题外话:冯唐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写作是因为心里的肿胀”,我比较认同他这观点。关于高考,关于高中生活其实一直想记上一笔,这次借这个征文记录一下,然后就可以放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