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专题精选今日看点自强不息
【散文&谈写作征文】文章本天成,文心方得之

【散文&谈写作征文】文章本天成,文心方得之

作者: 淼淼爱吃瓜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23:32 被阅读0次

    文/淼淼爱吃瓜

    常在简书写作的文字爱好者们都知道《散文》专题,每每浏览,总被里面某些文章遣词造句的精致、行云流水的优雅所折服。在种类繁多的文章中,散文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能体现写作者文学功底的一种体裁。

    我们对散文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辞藻方面,甚至有一种辞藻华丽既是散文的错觉。这种错觉常常让我们在写散文时抓不住要领,写着写着就容易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而这正是自觉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当信心十足地向《散文》专题投稿时,却屡屡被拒稿的原因。

    常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写好一篇散文。在做学问这件事儿上,有问题总是令人欣慰的。因为一旦发现问题,我们总是会尝试寻找解决之道,这往往是我们进步的契机。

    陆游在《文章》一诗里曾提到写文章的真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有言:“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二者看似相互矛盾,但细细思量,就会发现两位文学巨匠对写文章这件事儿的思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来自网络

    陆游主张写文章不要刻意造作,需有高超的技艺方可偶然呵成;刘勰主张写文章要“为文之用心”。想来一个不肯在写作上花心思的人,断然不会成为技艺高超之人,那么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更是天方夜谭。

    把心思用在散文上,意味着我们要认识散文,了解散文,最终成就散文。

    认识散文,就是要弄清楚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可以写景,可以叙事,可以抒情,更可以写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它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了解散文,就是洞悉它独特的风格。总结古往今来的优秀散文,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通常有篇幅短小,形散神聚,富于文采,意境深远等特点。所谓篇幅短小,是指散文简洁明快的特点,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写人抒情,都是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有畅快淋漓之感;所谓形散神聚,是指文章取材虽广泛,写作手法虽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主旨;所谓富于文采,并不是要求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要语言简洁质朴,行文如行云流水,读来如梦似幻,跟随着作者的思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谓意境深远,就是要求作者写自己的亲身感受,用情用心务必真挚,由浅及深、由实及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令读者从中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深刻思想。

    图片来自网络

    举个例子来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谓是优秀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它总是能让读者动容,正是因了作者对散文写作的用心。相信每一位读者读完《背影》,都会不自觉地掩卷沉思。而此时总是会有一个步履蹒跚的老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萦绕在你的脑海,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酸涩堵在喉头。能给读者这样身临其境的想象空间,除了文章的行文风格以外,更因为它是作者柔软的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流露。

    成就散文,就是在了解散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去创作。素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良言,又有“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的俗语——无论我们储备了多少理论知识,不付诸于行动,我们就永远无从得知我们的真实水平。多读书来寻找写作灵感,多练习来检验写作水平、多向前辈学习来查缺补漏,用心之处,必然一路鲜花盛开。当我们用自己优美的文笔和独特的视角征服了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成就了散文。

    散文写作就像是一场修行,要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更要时时读书学习来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新鲜的血液,丰富自己的人生体会。不能因为三番五次地被拒稿而灰心丧气——在成为一个成功的写作者的路上,必然要经历无数次的被怀疑、被否定。“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暂时的失败并不能让一个热爱文字的人低头,屡败屡战,方能“有志者事竟成”。

    同为文字爱好者,我们爱写作的同时,更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字传播者,因为读者的认可是对一个在文学高峰上攀登的人最大的褒奖。

    我们要渴望成功,但不要太着急。写作须文心,文心如熬粥,文火慢炖,才能芳香四溢;文心如打磨一块璞玉,精雕细琢,方能焕发美玉之容光。

    写好一篇散文这件事,慢慢来,才比较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谈写作征文】文章本天成,文心方得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o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