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的哲学名篇是如此诞生的: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需要更多持“我之理”的人
唐国明的哲学名篇《我 之 理》是如此诞生的:我们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需要更多持“我之理”的人
————————————————————————————————————
由自然生诸子之理合成礼法,由礼法加入佛法生成理法。由理法结合数理生出“我之理”。
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子百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
——题记
————————————————————————————————————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4933/68d4355f2fd62e63.jpeg)
(本文作者唐国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4933/6f53e803da28561e.jpeg)
——————————————————————————————————————————
本篇文章的文字大部分来自古诗文网西汉刘安与其门客合著的《淮南子﹒原道训》的白话翻译,大概2009年,为了考古复原《红楼梦》八十回的曹雪芹文字,我通读十三经时,有人推荐我也该读读《淮南子》,原文难读无趣,当我读到《原道训》的译文一些段落时,被深深吸引,但又觉得整篇文字觉得不漂亮,于是想想,就当是提前为完成《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做准备,锻炼身手,就整理改造了出来。后又添上改造过的道家学派一些文本贴合此文的文字,于是有了此文。后来有了想写一首贯穿中国几千年的长诗,长诗写好后遂想起何不把此篇文字放在其中,于是放在其中,把“道”改为有一种东西,用“它”称之,让读者唤起联想。后又添置短篇小说《坚守在长城上的士兵》中,开始将“它”改为“我”,于是《我之理》之篇已经成形,此版短篇小说《坚守在长城上的士兵》曾在一个内部刊物发表过。后来整理再投稿时,这段话又觉用于其中不妥,于是再投稿时拿掉了,后来此小说在2019年《太湖》杂志公开发表。
在2017年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写自传小说《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时,便把此文作为假若3x﹢1猜想奇变偶变要演说想表达的话,此小说便在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一个文学赛上获奖。到2019年5月21日前,我突然从梳理中国的哲学中,突然想到一个“我之理”,而这个“我之理”皆是: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简言之便是:识你之理,看他之理,知行得我之理。
识你之理,看他之理,知行得我之理。——这是整个世界学术界的治学之路,也是各科学者不变的研究学问的精神。但如何表达之,如何论述之,如何成文让人信服之。我想来想去要表达“我之理”,非此文莫属。回思前人建立自己的理念都是从前人中来,何况此文经我改造后,更加好懂,使人读得进,看得下去,读后能唤起思,于是于2019年5月19日以名为“唐国明哲学名篇《我之理》”于网上发布开来,于2019年5月20日以名为“唐国明520哲学宣言: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得我之理”于网上四处发布。
虽《我之理》之哲学篇系改造于古诗文网西汉刘安与其门客合著的《淮南子﹒原道训》的白话翻译与其他道家文章,但它会流传于世,因为他承载了我的原创哲学观念:识你之理,看他之理,知行得我之理。又将中国哲学在宋明理学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使之理念更与时俱进。
在中华伟大复兴的路上,在科技兴国的世界,我们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需要更多持“我之理”的人,所以你好好的读读《我之理》,就会明白是不是这么回事。
——————————————————————————————————————————————
附唐国明哲学名篇《我之理》——
我,覆盖天承载地,拓展至四面八方,高到不可触顶,深至无法测底,包裹着天地,无形中萌育万物。像泉水从源头处涌流出来,开始时虚缓,慢慢地盈满,滚滚奔流,逐渐由浊变清。我竖直起来能充塞天地,横躺下去能充斥四方,施用不尽而无盛衰,收缩卷起却又不满一把。我既能收缩又能舒展,既能幽暗又能明亮,既能柔弱又能刚强。我横通四维而含蕴阴阳,维系宇宙而彰显日月星辰。我是既柔靡又纤微。山凭借我才高耸,渊凭借我才深邃,兽凭借我才奔走,鸟凭借我才飞翔,日月凭借我才光亮,星辰凭借我才运行,麒麟凭借我才出游,凤凰凭借我才翱翔。
………………………………………………………………………………
至高无上的我,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造就成物象却不自为主宰。各种奔走、飞翔、蠕动、爬行的动物靠我而生,但都不知这是我的恩德;因我而死,但都不知怨恨我。而因我得利者也不赞誉我,用我失败者也不非议我;累积我也不变高,堕减我也不会低;增益我也不见多,损减我也不会少;砍削我也不变薄,伤害我也不会残;开凿我也不见深,填充我也不见浅。惚惚恍恍,难见形象;恍恍惚惚,功能无限;幽幽冥冥,感应无形;深邃混沌,运动不虚;随刚柔卷缩和舒展,和阴阳俯伏而仰升。
………………………………………………………………………………
我用天作车盖就没有什么不能覆盖的了;我以地做车厢就没有什么不能承载的了;我用四季作良马就没有什么不可驱使的了,用阴阳做御手就没有什么不完备的了。我疾行而不摇晃,远行而不疲劳,四肢不疲惫,耳目不损伤而能知整个宇宙天地的界域。
………………………………………………………………………………
通达于我的人是不以人间利欲而改变天性的,即使外随物化而内心都不会丧失原有的本性。我尽管虚无至极,但却能满足万物之需求,时时变化却能使万物归返自身。我又具备应付万物的大小长短之能力,当万物纷至沓来、淆乱腾踊时,我都能处置有序。得到我的人身居上位时民众不会感到有欺压之感,身处前列时民众不会感到有伤害之感,这样天下能归附我,奸邪要惧怕我。正因为我不和万物争先,也就没有什么能与我争。
………………………………………………………………………………
天下万物,没有比我更柔软的。然而我大无边际,深不可测;长无尽头,远至无涯;我的生息消耗,减损增益无法计量;我蒸发上天成雨露,降落大地滋润草木。万物得不到我就不能生存,百事缺少了我就难以办成;我滋润万物而无偏心,恩泽小虫不求回报;我富足天下而不枯竭,德泽百姓而不耗损;我行踪不定而无法查清,细微柔软而无法把握;砍我不显痕迹,刺我不留印迹,斩我斩不断,烧我不起燃;我流遁消融,错杂纷绕而不消散;我锋利得能穿刺金石,我强大得能浮载天下;我动溶在无形之区域,游翔在迷茫之境界,激荡在山川之峡谷,奔腾在广袤之原野;我的多少,全由天地来决定,我施予万物恩泽而不分先后远近。我没有私念也无公心,泛滥激荡和天地相通;我没有左也无右,纷绕错杂和万物始终。
………………………………………………………………………………
我无形无音,我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而无法用规来度量,方而难以用矩来测量;浩大浑然为一体,积累成体而难见根底;我包裹天地为我之关键,静穆混沌独存纯德;我布施恩德而不会穷尽,作用万物而不会用尽。难以见到我的形状,无法听到我的声响和无法触摸我的身子。我无形却能产生有形,无声却能形成五音,无味却能生成五味,无色却能形成五色。有形来自无形,实体出自虚空。将天下栏成一圈,使名实同居一处。
………………………………………………………………………………
我完整纯粹得像没有雕凿过的林木;我逸散开来像混沌的浊泥。浑浊而能渐渐澄清,由虚空慢慢盈实;我宁静如同莫测的深潭,飘荡若似空中的浮云;似有似无,似存似亡。万物无不例外来自一之死穴;百事根据理由出自一之门户。我活动时没有具体形状,变化奇妙;我行事时没有任何痕迹,常置身在后,却又常常领先。
………………………………………………………………………………
视之不见我的形状,听之不闻我的声音,触摸不到我的形体,望而难见我的尽头,广大无边,浩浩瀚瀚,无法弄清我的外部界域,深入微细,无法探明我的内部极限。
………………………………………………………………………………
我横廓四方上下、贯通天下万物。你不用召唤我就会自然到来、不用挥手我就会自然离去;我幽深玄妙,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使事物自然成功;有智慧者无法说清楚,善辩者又无法形容我。
………………………………………………………………………………
我不说什么却能够取信于大家,不表示亲近却能使情意传遍周围所有的人,不居高位、不获权势却能让人民像滔滔流水那样涌聚于身前。
………………………………………………………………………………
我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我在六极之下不算深,我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我长于上古还不算老。有人得到我,用来统驭天地;有人得到我,用来调合元气;有物得到我,永远不会改变方位;太阳和月亮得到我,永远不停息地运行。没有人能知道我的开始,也没有人能知道我的终结。
………………………………………………………………………………
我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我使你靠拢死亡而你却不听从,那么你就太蛮横了。
………………………………………………………………………………
我无尽地反复着终结和开始。我不过问人因为什么而生,也不去探寻人因为什么而死;不知道趋赴生,也不知道靠拢死。
………………………………………………………………………………
我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
我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我是什么?我是无穷无尽。
………………………………………………………………………………
——————————————————————
………………………………………………………………………………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4933/495df675bf4f11a6.jpe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国明说:“中国精神就是‘思危奋发、安和天下’”。
唐国明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唐国明身上形成了一种——
………………………………………………………………………………………………………………………………………………………………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
——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冷板凳”式的新时代中国追梦精神。
————————————————————————————
唐国明简介:
……………………………………………………………………………………………………………………
唐国明是谁,他是——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倒”的长沙湖南汉子;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的湖南中国文人;
一个胸怀“思危奋发、安和天下”中国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
——————————————————————
………………………………………………………………………………………………………………………………………………………………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4933/950d7440c79eaa79.jpeg)
(唐国明的《鹅毛诗》一书即将出版,此是他诗集一书封面的设计初稿)
唐国明,男,作家、学者、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长沙。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至今。
上过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今天不烦恼》《完美告白》《“写月诗欢乐会”中秋文艺晚会》《逗吧逗把街》《我是站神》《都市夜归人》《钟山说事》《凡人城市.市井发现》《都是晚间》《娱乐急先锋》《夜线》……
2013年底,开始写鹅毛帖,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
2015年其独创于2009年的鹅毛诗网上走红。 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报道鹅毛诗。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7年鹅毛诗谣网络走红,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诗谣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2019年1月23日唐国明在“半途终极变数”论断的基础上再发现:一个偶数加这个偶数的一半,永远是3的倍数。即(1+n)+(2+2n)=3(1+n)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4933/552c04cf169e669a.jpeg)
附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4933/3d4a509cc2798e97.png)
…………………………………………………………………………………………………………………………………………………………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终极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终极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终极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