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物品和我到底谁更重要?
这句问话听起来似乎是废话。
因为谁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人比物品更重要。物品怎么可能比人更重要呢?
然而,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的做法却并非如此。
这是我在今天重读山下英子《断舍离》时,体悟到的一点。
02
我也清晰的记得,叶武斌老师在一次时间管理的课堂,讲过这样的一件事。
他去朋友家作客,发现餐桌上几乎被各种各样的杯子挤满了。可是真正要喝水时,却找不到干净的和合适的杯子。
我想叶老师所见并非特例。
因为很多人在家里都会有好几个杯子,甚至在柜子里面,还有好几个更加精美的舍不得拆封的杯子。
但是你若要问,现在用的是他最喜欢最精美的杯子吗?
他常常回答不是。
为什么不拿出来用呢?
因为舍不得。
因为觉得旧的又没有坏,还可以用。等哪天摔碎了,再用新的和更好的那一个。
万一别人赠送我的那一个好杯子拿出来,弄碎了怎么办?而现在正在用的这一个弄碎了也不要紧。
秉怀着这种想法和心态的人不在少数,也包括我。
然而山下英子的一句话,却让我大吃一惊:
这反映着一种潜意识,我配不上这个好的物品,我还没有达到使用这个好物品的水准。
因为物品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投射。
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要从使用什么样的物品开始。
03
我也想起我一个朋友的做法。
她也是经常喜欢买各种各样的杯子,还有别人送的,但是也是经常舍不得用。
后来,她留下来一个最让她喜欢和心动的杯子,其余的都扔掉了。
你想,当你只考虑物品好不好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将人放在了什么地位?
你可能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物品会不会摔碎可不可惜,而没有首先考虑,这个物品我喜不喜欢,让不让我心动。
就像这次整理家里特别是小孩的文具时,我也发现仍然有几袋子的铅笔,圆珠笔,彩笔,签字笔,圆珠笔,可擦笔各种笔多得数不胜数。
而这几袋子笔,是我前几个月搬家时整理过的,那些写不出来的全部已经扔掉了。也就是说留下来的,已经是全部还可以使用的。
但实际上,那只是从物品的角度去清理。
而没有从人的角度去清理。
因为我们家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笔。我和孩子各留下一支钢笔,一瓶墨水,并各挑选出最喜欢的5只笔。其余的全扔了,顿时节省了很大的空间。
从物品有没有用,到物品喜不喜欢,这是整理标准的变化,这是从以物为主到以人为主的变化。
04
参加空无一物训练营一个月下来,伴随着园长的30天任务,打卡三十天,竟然也顺道输出30篇简书。
同时,也发现有了几个小变化:
1.眼光高了。
以前是实用为王,以前是装得下,用起来方便就好,现在是以貌取人,要看拍出来好不好看。
2.有了“后遗症”。
甚至破天荒的有了一点点强迫症。茶几上面不再空荡就觉得不舒服 ,桌子上堆着几本书就觉得很别扭。
自己好不容易整理的状态,不希望别人打乱。
就像自己亲自生的娃,不希望别人凌辱打骂。
3.更“自私”了。
不光只想着物品,更多想着自己。
不是想着物品好不好,更要想着自己喜不喜欢。
当有了一件更美更好的东西的时候,如何对待旧的东西?
从一而终?
不,比如整理物品时,终于发现一套以前一直珍藏的舍不得用的景德镇功夫茶具时,我选择了"见异思迁,喜新厌旧"。
05
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做不到像《极简主义》的作者那样,只留288件物品。
也不是让我们过着苦行僧般的没有物欲的清贫生活。
而是不让物品所掌控,最终让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
——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这是看了书,看了电影,更重要的是亲身实践之后,我所感受到的。
谨以此,作为我的结营小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