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静,照鉴万物。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19:39 被阅读17次
唯静,照鉴万物。

“静”可通过修行而得,古人称为“习静”。静坐、入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静从中来,身心俱安。

苏东坡就曾写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从百忙中偷出一点闲,悠然静坐,往事不约而来,又如云烟飘渺散去。静中日子过得很慢,一日悠长似两日。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则悠然共逝,雨滴则泠然俱清,鸟啼则欣然而会,花落则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生机?”

既然无法从喧闹的尘世中跳脱出来,不妨以静坐之法,从热闹处回归到生命的本真里,为浮躁的心灵养一方净土。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喧嚷的尘世中结庐,在热闹里寻觅趣味,那么市廛的谈笑声,孩童的嬉闹声,风中的蝉声,声声入耳,自得其趣,整个人顿时静谧下来。

陆游就曾宿于繁华闹市的小楼中,雨滴滴答答下了一夜,清早小巷深处传来阵阵卖花声。

雨声、卖花声落在心头,陆游渐渐静下来,提笔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丽句。

能于“闹”中觅得趣味,方得“静”之真谛。

正如梁实秋说:“只要内心清静,即便在市廛里,陋室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所以,“真正的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朱光潜在《谈静》中所言: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界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退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心空则灵,不空则不灵。如何空?心无杂念,不着纤尘。杂念皆因烦恼起,在“已失去”和“未得到”中纠缠不清。

放下,心净人自静。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过去的不要再想,未来的不必操心,“已失去”和“未得到”的统统放下,心界空灵了,静气自然生长,就在那梅熟时栀子香中,在那清风徐来处。

心界空灵,即使身在闹市,也是清静人,时时能进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境界。

“道理须从妙处寻,静中观物了吾心。一时俯仰成朝暮,万变纷纭几古今。”

滚滚红尘,名利诱人,学会闹中取静,才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静里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相关文章

  • 唯静,照鉴万物。

    “静”可通过修行而得,古人称为“习静”。静坐、入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静从中来,身心俱安。 苏东坡就曾写道:“无...

  • 气象六子吟

    风 日落村庄静, 唯闻松涛声。 明月照我行, ...

  • [镜心]观心法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庄...

  • 怜寒鸭20190101

    一 冰冷雪茫茫,天寒万物藏。 薄水照孤影,何处避风霜。 二 (冬深)天寒万物藏,(池塘)冰冷雪茫茫 (唯余)薄水照...

  • 《归心定香榭》

    谁若真心爱上了静,该算是造化了。心静,便天地静。 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今天,人们早习惯各种言论的热闹,...

  • 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所谓,心静,自...

  • 小暖暖心

    读了,心便静了。 1."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 2.门...

  • 读书是一生的事情——跟着杜保瑞教授学《庄子》

    ​一,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

  • 夜读

    文/花伊格 影透寒窗外, 灯立案桌前。 世间万物静, 唯余书声响。

  • 司马承祯含象鉴文

    含象鉴文【唐】司马承祯含象鉴铭文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龟自卜,镜自照。吉可募,光不曜。青盖作镜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唯静,照鉴万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gs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