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道道老

上网搜集莫*言的资料,发现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好多人并不高兴,反而骂得很厉害,说他总是喜欢描写中国落后或者丑陋人性。还说,鉴于这个规律,国内甚至出现了想得奖就要拍农村,拍人性,拍落后的说法,很多导演为了得奖也是这么做的。
看了这些,我有点同情作家了。说实在的,在我学写作以前,可能我也这样想。觉得把人性写得太丑恶。
但是学写作以后,我发现,写文章,总是喜欢讲究个高潮什么的。写人坏,一般的坏还不行,坏就坏到骨头里,“头上长疮,脚底下流脓。”本来已经坏到底了,还要更上一层楼,连地狱的恶魔也可能比不过他。
悲剧也是,本来这个命运够悲惨了,总是让其惨上加惨。断了手,不行;还得断了四肢;还不行,还得让其饿死。加强文学性效果不错,也不至于这样啊。什么叫天无绝人之路啊,都惨成那样了,还有什么路?
平铺直叙的,真情实感的文章,算不算好文章啊。
反过来,人家得奖了,你又嫌人家的作品丑化人性。这不是两头截人吗?
感觉其实真正的人性都不是那样丑恶的。举个例子说吧。就说两个人成仇家吧。成仇家只是见了生气不说话而已。有几个会处心积虑地去算计害人的,文学作品中不是常常这样吗?
别说算计了。我都听说一个真事。我们村里有两个女人,两个人是仇人,互相烦,谁见着也不说话。就是这样两个人,有一年下大雨,把村里的沟壕都填满了水。其中一个在湾边上洗衣服时,由于泥土松动,她给掉下水里去了。湾里满了水,很深。这个人不会游泳,在水里面瞎扑腾。眼看就没命了。
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她在水里面扑腾,也没法喊救命。正在这时,她的那个仇人,出去办事正好经过这里。怕她淹死,就过去把她拉了上来。就是这样,被救的这个人照样不跟那仇人说话。两个人还是互相不说话,因为讨厌对方嘛。但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个事,都对救她的人有好看法。
还有一个事例。兄弟俩仇得多少年都互相不答理,然而,忽然哥哥得了重病住院了。弟弟听说了,哭了。亲自跑到医院去伺候哥哥,兄弟俩从此冰释前嫌。
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人之常情。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走各路。也不会见死不救。那种打人一棍子,非要打死,还要踏上一只脚,不是没有,很少。也只有文学里面,作者追求作品的震撼效果才会这样的吧。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说的只是个例,但你有什么证据就说明你说的是常态?其实各个人都是不同的,都会有不同的行为。我感觉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所谓好人、坏人,只是哪一面比较大而已。其实也听说过那种故事,一个江湖黑老大,冷血无情,可人家有可能是个孝子。有的人老实巴脚,可能却很不孝顺。
所以我觉得编故事,可以编得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会很让人喜欢。但其实把人编到坏到那样,并不认同。大众的人性是那样的吗?那是典型?那才是个例。
其实文学吧,把人的特性描写出来,很精彩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