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有意思的文章杂文
社交网络上的群体行为

社交网络上的群体行为

作者: K猫 | 来源:发表于2014-05-21 00:08 被阅读361次

"群体的智慧低于个体的智慧"

去年的时候,一个PM推荐过我《乌合之众》,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当时在我看来,互联网上的"个体"既是互联网连接的节点,也是自主性质的存在,不过还是抽空看了,之后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发现我过去的看法过于片面。这里我不过多的探讨群体行为,想了解可以读原著,我这里只探讨社交网络上的群体。

什么是群体?首先是每一个人个性的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情感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

1.媒介
首先得说到关于介质的不同,过去群体的信息传递来至于口耳相传,激情的演说家站在台上向大众传播着极端的情感,大部分的说辞在任何一个个体看来都不可理喻,但在过分关注情感的群体而言却是一记猛药。

社交网络给予了群体更加便利的生成条件,微博,空间,朋友圈,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信息时刻充斥着社交网络(情感共鸣我下面说),从而引起转发与分享行为,从点到多点的信息传播,导致个体迅速被同化入群体,这种波动可以由强社交到弱社交,反复流动。

2.周期
随着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成数十倍的增长,随之对应的便是相对短暂的群体周期,在互联网还未诞生的时候,严重的群体行为可以颠覆一个国家,但在互联网上的群体效应却十分短暂,因为"个体"是通过"PC,手机"这种物理介质来上网,然后通过"微博,QQ空间等"虚拟介质来进行社交,本身的个体是处于另一个"群体"(这里的群体是线下的强关系链,比如家人,朋友,同事)当中,你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可以被轻易的阻断,从而回归原本的状态,过去是一入反贼深似海。现在是当上班的你在微博上激情的发言的时候,老板出来兜圈了。

我将这种微博与空间称为"轻度媒介",重度媒介便是"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本身对世界观进行了重塑,也创造了网游社交行为。陷入重度媒介的群体效应削弱了"个体"与线下的联系。[这段有一定待思考性,谨慎对待。]

3.信息
"情感共鸣"的信息是指,发现某种信息与你或者你的社会地位,经历,个体意识存在关联性引发的情感波动,这种关联性是不易察觉的。比如"XXX女神抛弃了男友XXX屌丝跟了高富帅",当你以一名个体评判这件事你会觉得"事情也许不是看起来那样",但是可见的是一堆人在谩骂女神看重物质。足够范围的情感共鸣能够引发群体效应,从而引起大范围传播。

搞营销和传播小照片的都知道,噢耶。

楼主在此装逼,别鸟他。

相关文章

  • 社交网络上的群体行为

    "群体的智慧低于个体的智慧" 去年的时候,一个PM推荐过我《乌合之众》,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因为...

  • 日记-网络与“人”

    近日心里世界有动荡,反映到社交网络上,便是“把社交网络上的大部分东西都删除了”。 今天在社交网...

  • 你说的都对

    社交网络上都是傻逼。

  • 从数学的视角看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分析(SNA)是探索关系背后的科学与技术,从数学的角度看社交网络,用图论的方法探查社交网络。在技术上,通过...

  • 社交网络上的引力现象

    这是一个脑洞引发的大坑,不定期会对本文有所扩充,想到时则会临时加进来。 社会的平庸化效果好强。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节...

  • 你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只是常识而已!(社交篇)

    在过去,社交需要通过书信、面对面等形式来进行。而如今,很多的社交是通过网络。我们今天就来专门来聊聊网络上的基本社交...

  • 乌合之众——群体和个人

    由于最近一直在关注某流量明星引起的网络暴力事件和网络群体行为,随着事情的发酵,逐渐有些理解不了为什么网络群体事件的...

  • 05社交网络的沟通原则(上)

    大家好。我是小D老师。欢迎来跟我一起聊聊社交网络上的有效沟通,让我们一见面也能好好说话。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聊到了...

  • 别在社交网络上触摸爱情

    1、闺蜜向我发来了她失恋的噩耗。 事情是这样的,自打她有了男朋友扣扣和微信之后,总是忍不住手欠给他发消息,要说这也...

  • 不要让自己,只活在朋友圈和虚拟世界里!

    最近,兰兰妈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社交网络讽喻短片《虚假的你》,视频里面赤裸裸地把虚假的网络社交展现了出来! 可以说完全...

网友评论

  • K猫:@无人在线 确实 对于社交网络的群体行为的影响范围需要准确性极高的数据来加以分析,而且其潜藏原因往往难以分析及挖掘。
  • e85dc19f6236:@K猫 关于社会行为弃坑已久,关于哲学本质一窍不通,但对于范围划分,还是以方便自己观察和分析为主,这也是最难以对比考证的部分,而你所说 "整体趋势",窃以为只能在事发之后的某段冷却时期才能明辨,犹如坐看风云变幻却不知身在枯井之中。而风云种种的成因,却难以得见。
  • K猫:@无人在线 谢谢提议 我本身认为对于事或物的总结是认识其哲学本质前一步骤, 我所说的周期是以个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热点事件的影响范围" 仁兄觉得是否可以规划为 "整体趋势"的思考? 希望有机会可以与仁兄一起聊聊这个问题。
  • e85dc19f6236:此种文体貌似见到过,但是你只是总结而已。而且关于第二点,周期,我认为参照的事物或者案例应该为“热点事件的影响范围”,从面积和时间上面做考量。

本文标题:社交网络上的群体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h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