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爱弥尔》3-卢梭

读《爱弥尔》3-卢梭

作者: 岁聿其莫 | 来源:发表于2023-06-01 09:29 被阅读0次

寓言的结尾通常有一段对寓意加以解释的话,我觉得那简直就是画蛇添足。读寓言的乐趣就在于自行体会其中的寓意,可作者却把这种思考的机会剥夺了。


同感,有时候小孩子比大人更能体会到寓言的真意。读寓言故事的最后一段,总觉得那样的总结性话语过于单一,限制人的思维。

他从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更不会受别人的偏见的左右。如果一个根本就不了解他的人冒犯了他,他也丝毫不以为意。他不胆怯也不狂妄,不拘谨也不佯装,无论是在群体之中还是在独处之时,他都保持着一贯的朴实和自然。

爱弥儿发现,跟历史一样,古人的诗歌、辩词以及其他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内容都很丰富,而且从不轻易做出论断。

再看那些当代人,他们的书籍空洞无物,却长于对任何事物都评头论足。他们强迫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剥夺了读者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让男人和女人两种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的人去做同样的事情,担负同样的职责,这样的社会分工设计忽视了他们之间固有的差异,牺牲了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朴实的情感,这是多么虚伪、做作的行为啊!


一直觉得现代社会所说的男女平等都快成为女性的枷锁了,女性承担着生育养育的绝大部分工作,还要去社会上跟男人一样的去工作。这是平等吗?

如果说怀胎十月女性必须负担,男人没办法代替,那么养育孩子总是可以分担的。可没见几个男人需要平衡工作和养育儿女,大部分跟生娃之前没差别,需要平衡的从来是女人。

女性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幼儿的吃喝拉撒,稍大一点又会去考虑教育,适时的反省自我,探讨教育方法。所以大部分女性都很优秀,她在不断的学习。学习生活中需要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都是从零开始学习不同的事物。

喜欢打扮是女孩子的天性。这几乎是所有女孩子的心思:长得漂亮是远远不够的,要别人觉得她们漂亮才行。

不信的话,你看看她们的神情就知道了。等她们到了能够理解别人的话的年纪,只要你对她们进行评价,你就能轻而易举地控制她们。


我女儿的表现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她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对我情绪的变化也很敏感,她甚至从我说话的语气中就能知道我的态度,比如我想敷衍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她也能分辨出我真正的态度。

不过,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男孩子的话,你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效果。因为男孩子只在乎自己玩得高不高兴,从来不会把别人的看法放在心上,所以说,要想让男孩子听你的话,你可得大费一番心思。


还没养过,看朋友家的男孩子好像是很大条的不在乎。二胎生出来看看差别吧,我的朋友都让我做好被男孩暴击的准备。因为我家女儿太天使了。

一个失去自由的人不可能具有端正的品行,一个整天病怏怏的人也不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柔弱只能导致别人对你的同情和怜悯,而健康却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喜悦和快乐。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身体疼痛的人是无法有好心情的,那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克服自己的身体状况。

虽然女人不用去干繁重的体力活儿,但她们所操心的领域要比男人多得多,而且很容易顾此失彼,这就让她们没有机会抛开自己的天职而去做自己所中意的事情。


同意,女人考虑的多广,男人做事深入专一。

在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们最先了解的一件事情应该是:相对于光鲜亮丽的外表,内在的修养要重要得多。美丽不是打扮出来的,魅力也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修炼出来的。

人的心灵与身体是相通的,美好的心灵可以给身体增加活力,甚至可以让人恢复青春。


美丽的外表支撑前半生,后半生要活的漂亮需要内在、智慧,是需要经营的。我在33岁的时候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二十多岁的美丽是父母给的底子好还有青春本身的美。

到了三十多岁真的需要自己去重新塑造自己的外表。最重要的应该是养心,相由心生是很对的一句话。其次适当的运动,尽量减缓胶原蛋白的流失速度,调动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如果老师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同样的方式去教导她们,我敢说,这位老师肯定是个照本宣科的老学究,并且一点儿也不精通他所教授的这门艺术。

在还没有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者还不会揣测别人心意的年纪,她们就已经培养起这样一种说话的法则:无论说什么都一定要能讨人喜欢。但这个原则很难贯彻到实践中去,因为这个原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撒谎。

很少有人认识到男女初次见面的时刻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他们对彼此的印象会长久地保存在心中,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是啊,很多时候见面的前几秒就能感受到一个人的气场和气质。

幸福是一切有感觉的生命体都想要的生活状态。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第一个欲望,也是唯一一种会延续终生的欲望。可幸福在哪里呢?没有人知道答案。有的人一生都在寻找,可到死都没有找到。

如果放纵自己的欲念,你迟早会成为欲念的奴隶,这是多么可怜的境地!你越是一门心思地想满足自己的欲念,你的欲念就越不容易实现。你也想保持内心的平和,可你却不知道怎样做。如果总是屈从于欲念,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好人。

有得必有失,坦然面对你所失去的或者不能得到的一切,不要让生活的变化扰乱了自己的思维。

唯有如此,你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命运的捉弄,享受幸福的生活;你才能够在各种欲念的夹击之中保持明智的头脑。如果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心爱之物,你也不会因此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你支配着它们,而不是受它们支配。


卢梭认为,人生追求的幸福应该是平和而不是快乐更不是兴奋,但是我觉得也许给阅尽千帆的中年人讲,他是能够理解的,对着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讲,他只会置之不理,因为他正在一门心思的想拥抱热烈的生活。

痛苦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它是那样真实而长久,而快乐只不过是命运吝啬地施舍而已,它是那样虚幻而短暂。你一眼就能看穿那些肤浅的偏见或者赋予生命伟大价值的说法。

你能无忧无虑地享受生命,也可以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对别人来说,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所以他们对死亡充满了畏惧。你的看法和他们完全相反,你深知生命的虚无,觉得死亡是比生命更加真实的一种存在。


这有点像庄子了,生就是死,死也是生。

你想组建自己的家庭,这种想法固然好,但在这之前你必须想清楚,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将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你的一生?你凭借什么去供养你的家人和你自己?


我觉得没有几个人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再结婚,因为这些问题需要不断的积累人生经验去解答。这儿太理想化了。

如果结婚之后夫妻两人还能长久地保持恋爱时期的热情,那人间跟天堂也就没什么两样了。据我所知,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出现过,可这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无比赞同,长久的热恋状态消耗太多的能量,人的身体承担不起。一直爱的死去活来会累死的。

相关文章

  • 爱弥尔(卢梭)

    卢梭,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启蒙运动的典型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法国乃至世界都负...

  • 读 卢梭《爱弥儿》

    卢梭在书中论述儿童教育的问题,将儿童教育分为四个阶段:(1)0-2岁,婴儿期。家庭保护期,教育应以身体养护为...

  • 学习精进,与生活对话---《对话生活》中期总结

    [if !supportLists]1.[endif]这段时间大家在读那本书?什么感受? 卢梭的《爱弥尔》,《用生...

  • 卢梭《爱弥尔》经典语录

    1 好的社会制度能使人改变自己的天性。 2 他们看上去乐善好施,本质上其实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3 美好...

  • 理论与现实

    你们看过卢梭的《爱弥尔》吗? 卢梭说人的教育的来源有三种。 即“自然天性”“事物”和“人为”, 只有三种教育良好的...

  • 卢梭《爱弥儿》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点,第一点,是他强调,不要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儿童文中有句原话是说“在痛苦来临之前先将孩...

  • 2018.08.22乐事

    1、坐公交,读卢梭《爱弥儿》,卢梭论挫折教育,论幸福童年,论欲望与幸福的关系,表述太精彩了,不愧是哲学家! 2、全...

  • 读卢梭的《爱弥儿》摘记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

  • 卢梭

    卢梭(1712-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

  • 读<<爱弥尔>>有感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爱弥尔》3-卢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il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