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人民广场更文800字点赞
古文观止 || 季札观周乐(二)

古文观止 || 季札观周乐(二)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1-04 08:43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聊了季札,他是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与孔子并称为“南季北孔”。

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他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他胸有丘壑,登高望远,准确地预测了周王室的兴衰起伏。

他博闻强记,才华横溢,因博学如海而受世人所景仰。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精准的预言家,司马迁曾评价他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

他出使各诸侯国,能够准确的预测他国的未来局势,而且料事如神,不得不让人心生佩服。

而季札之所以能见微知著,皆是因为他见识广博,熟谙天下形势,对时局的走向有着异常清晰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他宅心仁厚,谦逊守礼,曾前后多次让国,故有“三让”的美称。

然,关于季札的“三让”,后世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季札本是寿梦心中完美储君的不二人选,然季札却以这样立储不合礼法为由,三番五次地拒绝继位。

或许是因为历朝历代,因为争夺王位同室操戈、杀戮而导致的宫门喋血、百姓罹难的事例数不胜数,所以,季札希望他的主动让贤可以避免这样悲剧的发生。

亦或是,季札贪恋他先祖泰伯“让国”的美名,他也想效仿祖先的“让国”来成就自己“至德”的美名。

然,泰伯“让国”成就了姬昌,姬昌不负众望,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带领国人做大做强。后来,姬昌的儿子姬发领军灭商,建立了周王室。

泰伯此举,利国利民,成就了周王室的百年基业,为后世所赞颂。

然而季札的“让国”,却引来了同室操戈,导致了后来的“专诸刺王僚”,他的礼让之风演变成了杀戮。

这虽不是他的本意,却同他的本意背道而驰。他不杀伯仁,但伯仁却因他而死。

所以,导致这一政变的,皆因他的多次让国,致使吴国内部发生权位之争,引发震荡。对此,季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说这次震荡没有动摇吴国的根基,阖闾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取代了吴王僚,吴国也没有因此而发生更大的灾难,但季札的做法还是让吴王僚白白丢掉了性命。

当季札出使归来,看到眼前的一幕,他跑到王僚的墓前痛哭失声,是后悔自己呢,亦或是可怜吴王僚呢?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答案只有季札自己知道。

既然季札能高瞻远瞩,有着异常清晰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精准地预测他国未来的走向,难道他能不知公子光的意图?

或许在他心中早有预判,然他并没有采取预防措施,亦或是天意难违,总之,他放之任之,任凭悲剧上演。

正如他自己所言:“只要先王的祭祀不断绝,人民不至于没有君主;社稷有人奉祀,那就是我的君主。我能去怨谁呢?”

季札的意思显而易见,于他而言,只要是王室的血脉,谁做这个王都无所谓。

如果季札当初不让位,凭他的聪明才智和政治远见,他应该是位贤明的君王,吴国在他的带领下或许有更辉煌的明天,那时,历史或许也会改写吧!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既没有如果,更不可能逆转。

季札既不爱权,也不重利,他贪恋是美名。

为了美名,他舍弃了本该属于他的江山社稷;为了美名,他归隐林泉,躬耕劳作。难道这就是贤达圣人的高洁风范吗?

谁说王者不能成圣,荛禹舜难道不是圣贤,周朝的先主文王不是圣贤吗?

季札有足够的能力领导吴国走向辉煌,创造未来,然他却消极避世,做了个甩手先生,归隐田野去成就其美名。

所以,自季札离开后,阖闾即位,他穷兵黩武,不讲仁义,他手下的吴军更是横征暴敛,肆虐横行,欺凌弱小。

阖闾推行的是暴政,而非仁政,虽说他有过一段辉煌的霸业史,但却昙花一现,霸业来的快,灭的也快。

自季札开始,从吴王阖闾即位,到吴王夫差三世而亡,前后经历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这不能不令人惋惜!

然,古人已矣。这也许只是个人的偏颇之词,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主流价值观,是非功过自有评说。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季札是一个万世景仰的圣贤。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圣人也是人,身上难免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他们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后人景仰和尊崇。

季札不仅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预言家,他还是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他不仅拥有广博的学识,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对歌舞的评价,不矫饰,不虚夸,褒贬精当,一针见血。

若要了解季札的音乐天赋和艺术鉴赏力,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季札观乐并译

    季札观乐 作者:周.左丘明 译析:石宏博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

  • 季札观周乐(二)

    《古文观止》第二八篇 有友学书 甚努力 于字有悟 执笔不辍 至交子时方归

  • 季札观周乐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之由来,上溯久远,而以周礼最为广为人知。 春秋时期,周礼崩而未坏,各国或多或少传承一...

  • 季札观周乐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北上,访问了鲁齐郑卫等国。鲁国是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国家,周朝的典籍文物乐舞...

  • 读《古文观止》之季札观周乐

    今日读了《季札观周乐》一文,感慨颇多。 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时,彼一时也!季...

  • 日记

    2020.11.20.星期五.晴 从《季札观周乐》中认识了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 始读此篇时晦涩难懂,稍明白大意...

  • 季札观乐

    “喂喂喂,观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张大帅在前方现场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吴国的公子季札来到鲁国,请求观赏周乐,于...

  • 礼尚往来——《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

    本周阅读《晏子不死君难》和《季札观周乐》20200406 曾经教过一篇课文,叫《晏子使楚》。故事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

  • 《季札观周乐》:节有度,守有序

    音乐最能勾起人的情绪,在古代,音乐是一个国家气质的象征。 比如这篇文章里,季札听到各国音乐,指出他们国家人民的想法...

  • 论语成语故事37:斐然成章

    【成语故事】 季札聘问鲁国,请求观赏周乐。 乐师唱《周南》、《召南》,他评说:“美哉!周朝的教化开始了。” 乐师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季札观周乐(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lv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