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乡愁,往往是童年那段时光的美好记忆。故乡是白洋淀河畔的一个有些规模的自然村,说它有些规模是由于村庄内居住着几百户人家。我们村距离县城不足十公里,是纯水区渔民的商品交易集散地。村里民风淳朴豪爽而又不失“前卫”,据老人们讲,历史上我们村有过几户在外地做大买卖的乡绅。所以我们村又被十里八乡的人们称作“小天津卫”。
我家的老宅院距离村边码头很近,从自家窗户就能看清楚渔民在船头的活动景象,“门泊东吴万里船”就该是此时的场景。村里的“粮局分站”和“水产所”是我家老宅子的左邻右舍,这两个站点又都是水乡人必到的地方。到粮站采买米面是必须的,渔民捕获的鱼虾只能交卖到“县水产局的水产所”才能有个好价钱,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另外每逢我们村里的集市或庙会,码头的船只也是停靠最多的时候。
村边渡口码头停靠的船只种类以白洋淀“卡船”最多,因为“卡船”是专业捕鱼船只,有长期吃住在船上的功能。要解释清楚“卡船”,需要先解释“卡鱼”或者说是“鱼卡”。
鱼卡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用卡刀削割水竹竹篾而成,竹篾约五到十厘米,两头削尖,中间削剐成半月状,捕鱼的时候,将其两端捏在一起,在其尖端插上鱼饵,下到水中,当鱼吞食鱼饵时,卡的两头弹开卡住其嘴,可轻松将鱼抓住。也就是说“鱼卡”类似鱼钩,但抓鱼本领比鱼钩管用。“卡船”既是有吃住功能船的统称。那个年代没有机器船,划船靠人力,水区路程远,天黑后看不清湖面不能行船,所以渔船就必须停靠在渡口码头,吃住在船上。
晚霞映红了村南头的河湾渡口,归航渔船接而连三的升腾起饮烟。落霞江边照,芦花系缆绳,烟火苍茫,渔舟唱晚。“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北宋林逋《秋江写望》)。向晚泊舟美,袅袅炊烟长。这是我童年时期记忆最深刻的画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