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重,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但是过分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德美体劳四育是当下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如何建立德美体劳的过程性评价的框架?成为本次线上会议的重要议题。择要记录,与众友分享。

德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偏重德育定位性评价,忽视评价的发展功能。
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检验或测评,评选出相对应的量化分数或等级,并以此作为学生荣誉奖、奖学金、助学金评比或学生入党等的参考依据,使得高校德育评价流于形式的“工具化”倾向。
德育评价结论的单维性
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准确体现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差别化的发展趋势,否定了人的多样性特征。传统的以单一模型为目标靶向的德育评价机制,忽视了对学生多维度考量。

德育评价指标的单一性
反映德育抽象属性的指标内容基本围绕学生奖惩比赛参加、活动参与等可观测的准则而设计,对每一项指标细化和分解后,分别量化为具体的加减分值,而将与思想道德密切相关的心理特征排斥在外。



评价方式重定量、轻定性
通过可测量的指标进行加减分处理,得出定量分数,或根据分值段对应折算等级制成绩。不少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变成部分学生追求加分的“名利场”,带有明显功利性,有违高校德育评价的初衷。

体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更多的注重教育投入要素的考量,缺乏对产出或结果的关照;
侧重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评估,缺乏对学生体育过程性发展的关照;

缺少大中小一体化视野下体育教育评价的关照,缺乏综合性评价指标的研究,综合应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的内涵,纵向要各学段衔接,横向各要素要融合。

美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独立的评价指标
高校教育评价理应包含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但在目前通行的高校评价指标体系中,很难找到单独列出的美育评价指标。
没有专门的评价制度
高校德智体诸育的评价已经走向制度化,每年都有专门的工作计划和总结,还有定期开展的专项检查与评比。唯独美育仍处于可有可无状态。
没有明确的审美素质要求
学生的德智体表现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很看重,但很少有人对毕业生的审美素养提出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