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养成

作者: Jensen95 | 来源:发表于2015-04-27 13:01 被阅读702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待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是他人是所是,非他人非所非。形不成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知乎上,看到一些大牛的回答,感觉他说的挺对,他说的也不错呀,而有的时候就会把他们的输出作为自己的生活理念。而活不出自己的样子,而这本书就是带我们展开一场批判性思维之旅,帮助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要是他人是所是,非他人非所非。评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是要求一个人虚怀若谷的接纳各种观点,理性的评判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的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那些思想和采取那些行动。

    学会提出好问题

    提出好的问题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一件事情,同时通过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提问也可以更好强调自己的存在感。

    激发自己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是在于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强烈愿望,提问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们思维能力的方式,提出的问题是在我们对我们接受的信息进行一个提炼和思考之后,产生的疑问,这个过程是很锻炼我们思维能力的。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方式和淘金式思维方式。带着问题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像海绵一样的去被动的获得,带着问题去读,使我们更主动,也更积极。

    脑海里存一份淘金式思维清单

    1.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2.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时,有没有去思索有问题的地方

    3.对别人的观点有没有客观的评价,还是带着个人的情感倾向的

    4.我有没有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正确答案莫非只是神话

    我们往往会热衷于那些和我们的期望值一致的解释和描述,但是这往往是不客观的。

    批判过程

    批判前问一问:这件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这件事情并不是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我们就无需去据理力争,倘若我们每天活在这种于别人争论不休的状态,那我们将会永远止步不前。

    当我们要决定去批判这个别人的观点的时候,从以下几点,循序渐进的去思考别人输出的信息。

    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对别人的问题,我们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我们要知道明确,别人所说的论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否则我们就会驴唇不对马嘴,无法进行正确的批判。

    论题有描述性论题,规定性论题。

    找到结论循序渐进的理清思路,根据论题,以及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最终找到结论

    2.论证的理由是什么?

    论证和推理都是通过一个多个想法去支撑另一个想法,理由和结论是我们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不可或缺的,只有找到一个结论的理由,我们才能够去正确的判断这件事情。当我们去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理清思路拥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然后将理由和结论区分开,让理由和结论变得一目了然。薄弱的理由必然会导致薄弱的推论。

    3.表述中那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确?

    一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我们理解的意思可能和他说的意思并不是相同的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和短语,留意抽象的词和短语,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这个词下的定义。论题,结论,理由,从这三点中寻找存在歧义的语句,然后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是否存在不明确的词语,这样我们才能够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确定我们是否是同意他的观点。

    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往往会让我们出现的暂时的思维短路,从而让我们无法去正确的用批判性思维去看一件事情,对那些可能会引起我们感情色彩的词语,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词语会附加上了他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个人经历的意义。

    4.存在那些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对于别人为了使我们信服,会提供一个默认的想法,然后这个想法会将理由,论题和我们的结论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也是带着这种默认的想法去看待问题,那么我们就会信服于这个论题。

    1)隐藏或并没有说出来

    2)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对判断结论有较大的影响

    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后拿它来进行推理论证。

    价值观假设

    对于论题的论证,作者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假设置入其中,我们要根据他的背景和言论,从中获得他的价值观,然后去掉这种价值观,来客观的评价一件事情。

    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和价值观假设是用来将理由和结论进行连接的,一个理由本身并不具有与结论直接联系,当我们找出结论和理由之后,我们就要来思考一些这些隐藏在其中的假设的正确性与否了。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

    找到描述性假设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你是怎么从这些理由中得出这些结论的,然后就是假设这些理由都成立,这个结论会不会成立。

    5.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论?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目标就是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的大小或者价值大小

    常见的谬论

    1.提供的推理是在一个错误的理由的前提下,才可以成立。

    2.把那些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在论证的过程中,将我们所要论证的放在与我们论证的人身上,强行为其扣一个帽子)

    3.看似是为结论找证据实际上是在结论成立的前提下,如果结论不成立,所阐述的理由也就是不成立的。

    谬论的类型

    人身攻击谬论:对人不对事,这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

    滑坡谬论:扩大论题的范围,而不是专注于当下,以后会怎么样?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之后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意味着解决方案就不妥当或者欠缺考虑,能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比起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要高明的多。

    诉诸公众谬论:将普遍观点和流行说法作为说理论证、

    诉诸可疑权威:除非我们知道这些权威对着一论题拥有特别的专门知识,否则我们就要将这个理由视为谬论。

    诉诸感情谬论:通过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中伤对手。

    稻草人谬论:当论者对一件事的多个方面进行攻击的时候,这是在有意的扩大其对立场的攻击范围。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论:如果论着通过陈述仅仅两种选择来过度简化一个论题,它所犯的这种错误就叫做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论,其实于此同时是存在多种可能的。

    光环效应谬论:通过对一个人进行一系列的美德词汇的罗列,然后我们就会被其光环所笼罩,这样我们就无法去客观的评价一个人了。

    转移话题谬论:脑子中谨记我们的论题是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被带走注意力。

    循环论证谬论:用结论来证明结论。

    6.证据的效力如何?

    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

    直觉:我感觉如何,这种感觉并不是完全不可信的,感觉大多数是来自于自己的经历的积累和经验,所以在听到别人的直觉的时候,我们并不要完全给予否定,而要考虑到其背景和经历。

    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就是我的朋友怎么样,我身边的人怎么样,但是这往往使得我们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导致我们无法进行。

    典型案例:对于典型案列,我们要考虑这种典型事件的发生背景和这件事情的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当事人证词:当事人证词也是不足以值得相信的,因为这往往存在着当事人的情感,价值观,兴趣,偏见和专业知识在其中。

    专家意见:专家的意见也并不是可取的,因为这可能涉及到专家的利益,而且专家也是会犯错误的,考虑到专家当前所处的立场。

    个人观察到的并不是纯粹的一些东西,这些会带有着他们自己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我们见到和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所希望听到的。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可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使得研究报告成为比较可信,但是我们要进一步考虑到研究的质量,首先是这些研究的结论如何获得的,有些研究是精耕细作,但是有些则是偷工减料的。研究结果可能带着个人的主观因素。研究结论可能和我们的结论并没有打的关系。研究的时效性,因为一些研究结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往往我们会出现过度概括的问题,样本要有很大数量,样本要具有多样性,样本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调查问卷: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常常要掩盖真相,比如说他们可能会提供自己认为应该提供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一些问卷中问题的措辞是含糊不清的或者而是存在措辞偏见和语境偏见。一个问题的方式稍加改变就会对其回答的方式产生很大影响。然后就是注意问卷的长度。

    类比:类比既能够激发深刻的见解同时又能够蒙蔽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两样东西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某一些方面上是经不住推敲的。

    科学研究和互联网:判断这些研究和互联网资源产生的背景,是否存在利益的冲突的偏见。

    7.有没有替代原因?

    一件事情的产生往往是不只是只有一个原因的,往往会有多个,所以我们要考虑到那些其它的原因,当对于 一个结论只有一个原因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这往往不是只有一个原因,同时在寻找其它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要将个人的偏见和感情色彩融入其中的。我们找出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的一个基本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不考虑到其它原因,我们就犯了过度简化因果关系的谬论。事后归因谬论,人类都有这样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的发生,那么一定是第一件事情导致了第二件事情的发生。两件事情紧随发生并不一定就是具有因果关系,很有可能是一个巧合,基本归因了错误,在解释个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会普遍高估个人倾向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

    8.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1.数据的不同表达形式,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数据中也是隐藏着欺骗性的。统计数据并不必然就证明表面上想想证明的一切。

    2.不知来历的统计数据最常见的一个用处就是用大量的数字给别人加深印象或让别人肃然起敬。

    3.在对数据做出反应之前,我们先要问一声他们是怎么得来的。

    4.当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当心,当只有绝对数值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下百分比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当存在百分比的时候,我们要问问绝对数值会不会丰富它的含义。

    5.分析一下数据的全距和数值分析。

    6.从数据总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9.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信息都是带有一种目的的,这些信息的组织结构都是由别人精心挑选和呈现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在接受说服之前要先问打个问号。

    不完整推理出现的原因:时空对论证产生了限制,由于时间过长会导致我们的注意力分散而特意省略掉的一些,论者知识面受到限制导致的,本身带有着欺骗性,论者和我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书中对价值观也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

    价值观是指的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说明出出来的观点,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品质。

    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1)自主性 2)好奇心 3)谦恭有礼 4)以理服人

    锻炼自己耐心去倾听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的论证,对于一个论题过于感情投入最大的危险就是可能考虑不到其他立场潜在的正当理由,这些理由其实非常充分,只要我们耐心的倾听。但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希望去接受自己希望发生的结果,往往会跟着自己的情感走,所以导致我们对一些事情,很难去做出一个理性的批判。

    在对问题进行批判的时候,要记住的是,我们批判一件事情,无非是为了能够从中得到对我们来说更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是为了更好的帮助自己,而不是去故意刁难人,舌战群英,所以在进行批判的时候要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让别人感觉你是好学上进,要让他们相信本意是好的。

    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什么能让她改变他的观点

    3)寻找能够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

    4)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活其它一致同一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到共同话题

    5)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的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英的。

    6)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当一个人特别喜欢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活事实,而对于那些真的概念或事实退避三舍,就会钟情于“似是而非”了。如果你存在这样的一个陋习,然后一些权威的人士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他的看法,这个时候,我们就丧失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而且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养成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对事不对人,学会放下自己的情感色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养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am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