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古之得道者
古之善为士者:这一节老子开宗明意,要给我们讲古代得道的是些怎么样的人。
上一章讲了‘道’是人类不可能弄明白的,那古人又是怎么得‘道’的?我估计老子只是说古人里面感觉做得最像得‘道’的那些人。所以老子用了‘古之善为士者’,没说古之得‘道’者。我们来看看古代圣人是怎么做的: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
先看老子给出的‘古之善为士者’的一个整体感官: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感觉是不是很高大上的样子?但我们仔细一体会,这‘古之善为士者’却是什么也不是,正因为什么也不是,所以才让人看不懂,感觉深不可测。
微妙玄通:细少隐晦、柔弱、动荡不定、无力,一点都不高大上。所谓的深不可识,是因为他一直在摆弱,一直苟着,所以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更不知他的底线在何处。
老子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强行把他们的平常行为给我们描述出来,让大家自行思考体会。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请想像一下大冬天踏冰过冰河时那小心谨慎,担惊受怕的样子;
犹兮若畏四邻:请想像一下在强邻环伺,或是周边强国环伺下,胆战心惊、忍气吞声地求生存的样子;
俨兮其若客:请想像一下小时候大人带你到一个陌生人家做客,大人又有事出去,留你一人在陌生人家时的各种好奇却又忐忑不安、小心又害怕的样子;(俨,恭敬意)
涣兮若冰之将释:继续想像,所处的家国,如初春河面的冰块,随时可能破裂消融时的担心不安;(涣,流散也)
敦兮其若朴:请想像一下一个未见过世面的人的木讷、老实、本分的样子;(朴,未经加工的原木)
旷兮其若谷:穷得一穷二白还讲得如此清新脱俗;
浑兮其若浊:如此柔弱不堪,随时还会受到各种外力的骚扰冲击,变得混沌浑浊。
如此,我们还会认为古之善为士者是那种见解高深玄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人吗?只有一个字能精准形容他们:苟!
最后想像一下,一只小猴子独自生活于原始森林,随时要面对各种咯屁的危机,即时刻会有大患若身。小猴子的那种犹豫、小心、害怕,还有好奇,天真自然却要忍受饿肚子、被欺负……
在这动荡不安,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寻得一线生机,把自己的小命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呢?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够在浑浊的河水中静止下来,然后慢慢地自我澄清呢?谁能够使静止不动的东西运动起来,然后慢慢地显露生机呢?
我们换一种说法:我们怎样才能靠自我排除外界的扰动、内部的噪音,保持一种自稳定的状态,又怎样才能在不断的熵增中保持自己的负熵生机呢?
保此道者不欲盈。办法只有一个,苟着!不能追求盈满!什么是盈满?温饱、安全、安逸、享乐等等是谓盈,个体的人或邦国,一但盈满,反而会出现很多危及生存的问题。
前面老子就讲过: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金玉满堂你守不住;一旦富贵,定会骄傲出问题;功成之日定是败退之时。这就是盈满的结果。
夫惟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唯有不盈满的,也就是前面讲了一大堆如何苟着的那个‘古之善为士者’,才能不断去陈出新,达到一个自稳定、自延续的自组织状态。
生命从混沌中诞生,所有的目的、目标只有一个:生存!个体的,种族的生存。老子从刍狗开始,告诉我们所有的生命万物,所有的家邦帝国,最终都会消逝在时间的长河。唯不同的是,作死会死得快,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更久地延长我们的生存时间?
一个字:苟;两个字: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