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

作者: 姜地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05:58 被阅读20次

    有些人对黑帮有幻想,觉得他们特立独行、讲义气,这可能是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留下的印象。

    这个印象靠不靠谱呢?我们也从它的发展说起。

    青帮是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帮派,我们就来说它。青帮的起源很简单,全在这两个字里:青,就是古代盐贩子集团的基层打手“青皮”;帮,就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系统的船工水手组织“粮船帮”。其他的各种神秘说法,多数属于青帮的自我美化。

    中国古代一直对盐业施行国家垄断。卖私盐是重罪,运输分销也很麻烦,所以要团伙作案,逐渐形成了反政府的暴力组织。做这种掉脑袋的事儿,当然要找信得过的人。首选是沾亲带故,如果找不到,私盐贩子们就通过结拜、论师徒排辈分的方式,仿照宗族社会的亲缘结构,建立起一套模拟的伦理系统。

    这类黑帮都有恐怖的惩罚手段,甚至会株连家属。因为是模拟亲缘社会的逻辑,所以这类酷刑叫“家法”。帮派成员觉得,“家法”就是要残酷,否则就没有威慑力。同样,黑帮里的“忠义”,只不过是相同逻辑下,家法的另一面而已。同伙被抓了,大家全力营救,或者去照顾家属,不过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已。聪明的黑帮分子,都能看透这一点。

    说完盐贩子,我们再来说船帮。元朝初年开通的京杭大运河,是古代最稳定便利的物资运输方式。在清朝中期,漕运船只的规模,保持在6000只以上,雇佣的舵工、水手和民夫,总数在十万人以上,每次出航要六七个月。这样的人员构成,给帮会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在出航期间,水手中很自然地出现了有威望、有头脑的领导人,被称为“老船帮子”,连官员都要让他们三分。船帮的起源,是为了共济谋生。一旦形成了网络和势力,它就会超越最低生存目标,走出法律界限。逐渐地,水手们在老船帮子的带领下,开始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比如,要求更高的工钱;抢劫勒索商船和民船;参与贩运私盐。你看,代表盐贩子的青和代表船帮的帮,开始变成同伙了。

    当漕运终止时,青帮却没有终结,而是带着他们长期形成的组织和管理形式,融化进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角落。

    要是把民国比喻成一座光怪陆离的大戏台,那青帮可以说是个上窜下跳的戏精了。以它为背景,有许多市井传奇,虚构的人物有许文强,真实的人物有杜月笙,似乎都有某种暴力的优雅,痞气的浪漫。深入研究历史的魅力,就是能给这些浪漫祛魅,让它们回归本来面目。

    下面,咱们就来说说真实的青帮和青帮人物。

    曾有一类说法:青帮曾在国民革命期间做出过重大贡献,参与过推动戊戌变法等等。其实,这是青帮成员自己制造的。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不少青帮分子在著书立传。其中,有本《清门考源》的影响最大,它的作者陈国屏是国民党老资格的党员,也是个青帮头子。在书里,他把青帮历史和革命运动攀扯到一起,还对组织的严密性,帮内的规则、辈分和“家法”之类,作了很大夸张。因为这本书被青帮头子们力捧,当年也没人敢揭穿它的捏造成分。

    青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自己出来揭秘自己呢?因为1930年代,正是国民党强化政权,打击地方势力、民间组织的时候。青帮这么做,就是向政府套近乎和乞怜,反倒是露出了胆怯的底子。他们自称的那些帮规,多数都没有实行过。那些黑话和切口,连帮中的骨干也不会说,都是陈国屏费尽力气四处抄来的。

    接下来,再来看看上海青帮里最有名的杜月笙。在有些影视作品里,杜月笙简直可以说是个风度翩翩的浪漫骑士。这些故事,很多都取材于一部在台湾出版的《杜月笙传》。这本书是由杜月笙、黄金荣的后代促成的,那我们就不难想象,它为什么竭力回避杜月笙操纵上海鸦片走私,回避他与法租界高层的权钱交易了。而且,《杜月笙传》把杜月笙和黄金荣夫妇的关系,描述成是“贵人相助,投桃报李”的江湖义气。这类文章,经常在网上出现。我刚才已经为你分析了,黑帮的义气,到底是种什么东西?你可以设想一下,像杜月笙、黄金荣这种从流氓堆里爬出来的顶级玩家,有没有可能讲什么纯洁的义气?

    对那些流传中的杜月笙轶事,《乱世靡音》直接分析了背后的心态:黑帮大亨的类似行为,主要是为了缓解自卑感。可以称为是治疗“四个没有”的缺陷,也就是:没钱,没身份,没面子,没文化。能治的要赶紧治,治不了,就想尽办法遮掩,以便洗白上岸。

    既然叫大亨,没钱的毛病当然已经治得差不多了。而所谓身份,也不过是个头衔问题。当年的上海滩,已经把赌场的打手称为保安经理了,大老板当然更不愁头衔。治“没面子”的途径,就是竭力结交政要,混进名人圈子。杜月笙对下野的前总统黎元洪很殷勤。黎元洪的秘书从杜月笙那里得到不少好处,就以黎元洪的名义写了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直接把杜月笙抬举成了当代的春申君。杜月笙和国学名家章太炎往来,也是抱着这个目的。

    钱、身份、面子这三样都治好了,也就基本由黑洗白,跻身上流社会了,剩下的就是文化问题。杜月笙确实不过分贪财,他中年以后积极参加公益慈善,博得了善人名声,外形也随之改进。他的标准形象是短发平头,穿粗布大褂,说话柔声气细的,还要求徒子徒孙也这样打扮。杜月笙的原话是,“不能再让人家一看到就讨厌害怕”。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做小流氓时,因为工作需要,就要以让人一看就讨厌和害怕的标准来给自己设计形象。

    总之,这些黑帮人物当然有过人之处,但这些不寻常的本领,是和阴暗的帮会环境相匹配的,就像他们的个人魅力,基于无可辩驳的罪恶。拍成电影未尝不可,但真要说到敬仰,那就大可不必了。民国时代,有许多更值得崇敬的杰出人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dj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