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谈||读一点残雪0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4-07-27 11:18 被阅读0次
文学谈||读一点残雪02

兄妹俩相约保持通信,交流心得。在后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经常写长信,动辄就是十几二十页,主要讨论哲学问题。当然那时他们看的哲学书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后来有一天,残雪突然来信说,她要把哲学放一放。哥哥也认为,那些枯燥的理论,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也的确是太勉为其难了,也就由她去了。不过残雪一直没有放弃读书,主要是文学书。残雪在城里结交甚广,与下放各地的知青也有来往,能够借到当时流落到社会上的各种“禁书”。

残雪的人生经历,更贴切时代与现实和大地与人间。她是一位从车间里走出来的先锋作家。残雪后来进了一家街道工厂当铣工,整整八年,由于她倔强的性格,受尽了底层社会的欺凌,也充分见识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由于她天性的善良,也由于文学书读得多,她仍然保持了对这些具有劣根性的国民的形而上的悲悯和温存。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车间当铣工的八年时间,对残雪来说恐怕既是不堪回首的地狱,但同时也是洋溢着生命之光的天堂。这种感觉自从她第一篇创作小说《黄泥街》以来,就是她几乎一切作品中贯穿的主题。

如果说残雪的哥哥邓晓芒的哲学思考主要植根于十年知青生活的积累,那么残雪的文学灵感,则有很多来源于八年街办工厂对她的熏陶。她后来因结婚生子而退出街办工厂,继而自立门户开始学做裁缝,成为一个老练而世故的生意人,其实骨子里她仍然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天堂”中,一刻也没有失去生活的兴致和目标。

1983年,她带着自己的处女作《黄泥街》初稿来到武汉大学,与哥哥邓晓芒的研究生同学和朋友们见面交流。那时她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正在探索自己的创作道路,她的作品还带有不成熟的模仿痕迹,主要是受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束缚很深。

然而两年之后,当邓晓芒再读到妹妹残雪修改重写的《黄泥街》,那种感觉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种怪诞的写法,而且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隐含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性。

哥哥邓晓芒当时对她说,这部作品恐怕在十年内没有发表的机会,而且搞不好“要杀头的”。这也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就被判了死刑,“四人帮”倒台才留下了他一条命。

相关文章

  • ​读书 | 残雪《五香街》

    今年读的第一本书,残雪的《五香街》。残雪的书是第一次读,也是偶然间看到,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呼声很高的残雪失...

  • 读《谈文学》

    今天听朱光潜的《谈文学》,原本只是练字时补充点声音,未必想有什么感触。但听到《运思与写作》产生了共鸣,因为文章中说...

  • 27/100 | 《谈吃》

    【书籍名称】《谈吃》 【阅读感受】 梁实秋先生是近代文学家,是有名的美食家。今天读《谈吃》,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 跟跟风,读残雪

    作家残雪被提名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微博热搜“残雪是谁?”对于非文学专业人士来说,残雪这个名字听来确实陌生...

  • 中国女作家残雪成为诺奖热门人选,她是谁?

    中国女作家残雪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公开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残雪以高...

  • 读《谈美.谈修养.谈文学》有感

    当在无意中,在司曙旅行空间(重庆十八梯店)里,看到这本书后,就翻阅起来。 等随性的看到第100页的《关于马客思主义...

  • 女作家残雪:有几个人能像她,一心只做自己,憾失诺奖却牛过莫言

    读残雪的散文,《从染缸里突围》,心中生出无尽的思量。决定去读残雪的所有作品,去感受一下“残雪之谜”,去感受她染缸突...

  • 在世俗中享受美

    今年,残雪获得若贝尔奖提名人,使得作家残雪在文学界名声鹊起,她于1985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文学作品,墙里...

  • 也谈残雪现象

    我从没听过残雪这个人,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她写了些什么东西。 突然之间就被提名为诺贝尔...

  • 时间上的事

    中国女作家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好的生活是按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中国女作家残雪,入围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019...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谈||读一点残雪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gv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