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老师在《冬吴相对论》中谈过自己刚当爸爸时的感受。
做家长,应当下决心和孩子一起成长大致意思是,当他看到刚出生的儿子时,不禁心头一震!因为,他发现婴儿安详的笑容、平静的目光竟然似曾相识,既像一位慈祥凝望晚辈的老者,也像一位刚刚历劫重生的人在重新审视生命。
这时,作为佛学拥趸的梁冬老师的一句话深深烙进我的心底,“不得不承认,生命是神奇的。也许新生的婴儿还没有褪尽前世的记忆,在他清澈纯净的目光中,我这个成年人,或许反倒成了个莽撞的孩子。
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陪他一起成长!” 抛却不太熟悉的轮回理念,我非常赞同其中“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说法。想想也对,孩子虽然继承了家长的基因和血脉,但他们所要面对的,却是全新的时代。他们的知识体系会更新换代,他们遇到的社会结构会日新月异,他们也会享受我们这一代人想都想不到的科技成果。如果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固步自封,照着老黄历居高临下颐使气指,就会逐步被孩子甩脱、掉队,干着急使不上劲儿。
当然,不是每个家长都要成为科学家,必须站在科技和时代的前沿,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让孩子在竞争中不再孤独单薄,在成长中得到慰藉支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和陪伴,是每一个家长都能赐予孩子的珍贵礼物。
做家长,需要培养耐心。
无论你的脾气有多急,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孩子从咿呀学语到对答如流,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付出日复一日的耐心。耐心堪称一种美德,耐心是家长品质养成的必修课。同时,耐心也证明家长不再是家长,而成为了孩子的朋友。只有成为了朋友,家长和孩子才会和睦相处。 既然明白了耐心的重要性,那就要逼迫着自己沉下心,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要鼓励孩子去摸索、适应、成长。千万不要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就粗暴干涉孩子的学习过程,甚至当众斥责孩子。要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幼稚可笑,更是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贻害无穷。
朋友曾经讲过一个段子:他送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组织家长上观摩课,内容观看孩子们的搭积木比赛,看谁的城堡最漂亮。看着孩子们笨拙地选积木,搭好了塌,塌了再搭,很快就有家长按捺不住,跑到自己孩子身边帮忙。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了场外指导,甚至直接代劳。最终,所有孩子都被晾在一边,呆呆地看着家长们比试建筑技艺。 缺乏了耐心,越俎代庖的家长们就会蜕变为小丑,幼稚可笑。
做家长,需要默默奉献。
在以往的旧时代,家长,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之长,意味着高高在上,不怒自威。就如同《红楼梦》里的贾政,让儿子贾宝玉啥时候看见啥时候两腿筛糠。但现在,家长想成为孩子心中的顶梁柱,就需要以身作则,甚至要像朋友一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默默奉献。
只有你的真心付出,才会换来孩子的投桃报李,真情面对。 我在单位中的两位前辈大姐,就在这方面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A大姐本来生活舒适,却毅然跑到城市另一头,在重点中学附近租房子,自己每天驱车几十公里上下班。她这样做,就是为了能照顾好刚刚升入中学的女儿,每天坚持烹饪可口的菜肴,让处在转型期的女儿,在对抗课业负担时能忽视环境的变化。
B大姐本来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强人。可她为了保护女儿在钢琴、绘画方面的发展潜质,决然地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周末,驱车奔波于多个辅导机构之间,往往深夜才能回家。虽然身心俱疲,但感受到女儿在艺术特长方面的持续进步,B大姐深感欣慰,无怨无悔。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位大姐着眼于孩子的实际状况,果断决策,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做出了自己默默牺牲。你希望孩子成才,没有什么诀窍,从“一家之长”的宝座上跳下来,豁出去和孩子一起摸爬滚打,甘心当孩子的陪练。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会感受到家长的不易,汲取到无穷的力量。
做家长,需要持续学习。
既然说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新的知识体系,那家长以往的知识也同样需要更新换代。
不管你以前的学习经历有多么成功,学历学位有多耀眼,为了和孩子同步成长,就需要持续地学习充电。 家长的学习,与孩子的学习本质不同,不是为了出成绩,也不是为了回炉再造,而是主动融入孩子的学习过程,充当孩子的队友,为他们面对课业升学压力提供队友一般的支持。
在我本人陪伴女儿练笔讲故事的过程当中,除了欣喜地感受到女儿在口述文字方面的进步外,也能体会到知识储备的不足,甚至面对女儿偶尔刁钻的提问感受到“黔驴技穷”的窘境。你自以为知识面很宽无所不知,但当孩子的视角日新月异之际,唯有借助书籍、互联网迅速恶补,才能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
当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挤出时间进行自学,但每一个家长却能结合自身经历向孩子传授社会经验,增进孩子的阅历,提高孩子未来应对风险挑战的胜率。 家长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家长,而是孩子的队友、战友和朋友。
我们这些成年人应当付出耐心,做出牺牲,持续学习,下决心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感受亲情和友情。
这才是身为父母所应采取的正确姿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