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外出游玩一番,骑车路过外语学院,发现教学楼前正在进行以低碳环保为主体的设计比赛,主要是利用旧报纸、蚊帐、雨衣、宣传单等材料做成“时装”并进行走秀展示。
创意也不错,围观者很多,不仅仅有学生,还有一些在校园游玩的大人、小孩,尤其是一些小孩子,看到奇形怪状的衣服激动地哇哇叫,手舞足蹈的样子让人发噱,甚至有些小孩子也拿着树叶、塑料袋自己做衣服,有过家家的即视感。
也许这些小孩子不知道那些大姐姐在做什么,却也对旧物利用的环保理念有了些许的认识。
很多时候看着塑料袋漫天飞舞心里也没来由地忧虑,相当数量的塑料袋即使埋在地里几十年也不会降解,所以在看到自己的学生们拿着塑料袋装东西时总是叮嘱他们爱护环境,把塑料袋循环反复使用;也经常性地和学生们一去起捡塑料瓶集中在一起,等积累的多了卖钱充当班费。所以在每次举办的联欢晚会上总是可以送给学生一些小礼物或者小零食,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小餐桌吃饭的同学,举行联欢一般是在下午,中午在小餐桌的话很可能无法准备自己的零食,自己准备的小礼物就派上了用场,每次看到他(她)们接过自己送出的礼物的惊喜,时至今日依然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环境教育,原本就出发于对人类自身生命的关爱与珍惜,五年来就用一些细微的活动引导学生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像捡矿泉水瓶、纸屑、塑料袋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积少成多却也可以聚沙成塔、聚土成山,在潜移默化中默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单单是为了保持环境卫生,也是为了将来的自身生存,尽管有点杞人忧天,却也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努力换得孩子们百倍的环保意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7346/db8a0881c19c6667.jpg)
晚上静下心来重新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些章节,虽还未完,却也感触良多。
透过那些诙谐幽默而又不失庄重严肃的文字,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明朝重新焕发生机,朱元璋、刘基、李善长、常遇春、徐达、陈友谅、张士诚、朱棣、蓝玉、刘瑾、唐伯虎、严嵩、严世藩、高拱、张居正,一个个或英雄或枭雄,或名将或良臣,或奸臣或名相缓步向我走来,展现的是二百多年大明帝国的波谲云诡风卷残云。
历史,其实可以更好看,就像教育一样,其实也可以更快乐。
放弃了过多的功利心,更多的站在教育本质的立场上考虑,会发现,其实教育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情。
不论主体、客体地位和关系怎么转变,只要真正遵从教育的本源,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教育清风徐徐,源头活水来,才能真的正本清源获得教育观感的全面提升。
浮躁的时候,更要沉下心来,板凳要坐十年冷,千锤百炼出深山,要的就是对教育的执著,对自己的严格,和对未来教育阳光道路的探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