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战略①设定两个闹钟
“睡醒时整个人觉得很舒服”——这在实现最佳睡眠的清醒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序幕。那么在大脑和身体为“清醒”做准备的哪个阶段起床,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清醒状态呢?
在20世纪70年代一项研究,入睡后90分钟为倍数的时间(即REM睡眠时间)起床,大脑更加清晰,感觉爽快,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但是实际上,90分钟为周期的睡眠循环是存在个体化差异的,因为不是那么有规律,所以是无法进行事先预测的。
关于这一点,大家无须过分在意,因为本来黎明时REM睡眠的持续时间就会变长,人们大多数会在REM睡眠状态下或之后自然醒来。
在此要推荐的是一种设立“起床空窗期”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设置两个闹钟。
做法很简单,假设早上7点必须起床的话,就可以将闹钟时间分别设为6点40分和7点。之间的20分钟,就是所谓的起床空窗期。早晨REM睡眠的时间变长,从而“非REM睡眠”转变为REM睡眠的时间约为20分钟。这一方法就是瞄准了这个时机的作战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请注意第一次的闹钟,要选择音量小且时间短的铃声。因为REM睡眠状态下很容易醒来,所以哪怕很小的声音,也能轻易使人醒来。如果能留意到小的铃声,就意味着是在REM睡眠状态下醒来的,所以应该感觉很舒服。不过没醒来也没关系,可能还处于在深度的非REM睡眠过程中。如果音量过大,在非REM睡眠状态下醒来就会感觉很不舒服。
错过了第一次闹铃也不用担心,7点的第二次闹铃响起来时,应该能顺利醒来了。
或许有人认为有贪睡功能的闹钟就够了,但是并不建议。因为重复的闹铃,中间并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起床困难的非REM睡眠状态下多次响起铃声,起床时的感受会很不舒服。
早晨5点到7点的时间段内,REM睡眠会呈现生理性的增加,所以醒来时感到舒服的概率会相当高。
可能有人时间灵活,可以睡到9点。这样的做法也不建议。因为皮质醇已经开始分泌,体温已经上升,你的身体已经为起床做好了准备,这时即便睡也睡得不好。早晨的阳光以及饮食等是形成身体节奏的关键,如果坚持这样的生活模式,就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身体节奏被打乱。
此外,“早晨醒得早,但就是不想离开被窝”这也是抑郁症的一种前兆。在被窝里,不安和紧张的情绪会越来越强,还会时常思考一些毫无依据的事情,所以请务必注意这一问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用积累的心态,在学习中创造,在生活中落地。在此共勉共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