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至
夜中失眠,遂起床看书。
床头的科幻悬疑,学科著作,太过跌宕起伏,抑或艰涩费脑,无益安神助眠。还是李碧华的散文集《七滴甜水》更适宜,短小精悍,干脆利落,可以简单翻几页,也可认真读多章,可长可短,自由灵活,丰俭由人。
与亦舒相似,李碧华的散文集也“短、快、精”,文字洗练,节奏轻快,带着香港作家独有的效率与时尚。二人皆是记者出身,字里行间,珠玉频现,处处显露出扎实的功底,博闻强识的阅历,以及洞察世事的智慧。
或许是港岛文化所致,李碧华和亦舒的散文,都有着鲜明的“港女”特征——独立,自由,聪敏,拎得清。简而言之,便是牢记“关我何事”与“关你何事”。自己的选择,自负盈亏。他人的决定,不妄议,开心就好。
这或许是亦舒与李碧华,乃至其他港人作家的共同点。但与亦舒不同,李碧华的《七滴甜水》却呈现出更多对社会世事的关心。这本散文集,既有她对生活细节的体悟,社会热点的评论,以及文化方言的考究,等等。可谓丰富。
《七滴甜水》既是书名,也是其中一文的篇名。讲的是《妙法莲华经》中“七滴甜水”的典故,每人心中先天养精气神的七滴甜水,被鬼啖一滴,令人头痛;啖三滴,令人闷绝,不省人事;啖七滴,精气神尽,便会死亡。
由此,她感慨道,人生中必有不可丢失之物,它们珍贵,在未受世俗污染变质。它们是自由、浪漫、正直、道义、孝顺、诚信、快乐、勇敢、健康、才华、善良、恻隐、谦虚、幽默、坚毅、骨气……种种均为甜美无价宝物,不可能全部都有,但每人拥其中七样,已活得好。一旦失去一样又一样,不死,亦行尸走肉。
的确,她也是如此做的。相比之下,亦舒的通透近乎冷漠,而李碧华的洞察则更具温度,以及对社会的关切与担当。因此,她才会在文中痛斥虐猫之人,直言纹身整容之弊,嬉笑怒骂,坦率真诚,不掩喜恶,难能可贵的真性情。
小说的虚构,虽也体现价值观,但总难免“躲猫猫”。散文,以更灵活自由的方式,体现着作者的真面貌。我虽不知李碧华的“七滴甜水”为何,保留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但却在一个失眠的夜里,得以与她真切亲近。
或许,写作于她,便是这“七滴甜水”。真听,真看,真感受。一篇文章是否写的真诚,始终是做不了假的。在文字中表达,在文字中反思,在文字中坚守,这或许便是她抵抗世俗污染,保护自己心中无价珍宝的方式。
忽而想起,曾有朋友抱怨:“只有我当好人,岂不吃亏?”的确,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也不一定遭报应。但是,我们还是选择当一个好人。不为别的,只求心安。不惶惑,不愧疚,不怕半夜的敲门声。做个好人,睡个好觉。
七滴甜水,努力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