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丞
01
在90届奥斯卡提名的9部影片中,《三块广告牌》仅仅从影片中文翻译名字估计都比较难激起观众的观影热情,如果你是喜欢看漫威英雄那样的美国大片,这部片子你可能看不下去三分钟。只有像小编这种真正热爱文艺片的人才会绕有兴致的仔细看完。
剧情描述非常简单:绝望的母亲米尔德丽德因女儿惨遭奸杀而追凶无果,无奈之下在路上竖起三块广告牌与警察局对峙的故事。
但是,好片子终归是好片子,《三块广告牌》在2018年的金球奖中获得了6项提名,并最终摘得电影类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编剧。在同年的奥斯卡中更是获得了7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两个表演类的奖项。这部片子无论是在金球奖还是奥斯卡上都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奖项,足以见得片中的两个角色对故事的演绎是多么的到位。
这部片子没有男主角,只有一名女主角米尔德丽德,扮演者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获得奥斯卡女主角,感觉这部片子就是为她定制,她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一名绝望、愤怒、自责、痛苦、无助,却又不失温情的母亲。
02
剧情的主线是米尔德丽德的女儿被奸杀焚尸,警局长达数月一直无法找到凶手,并且几乎已经不可能破案,为了引起众人对这起恶性案件的关注,她找到一家广告公司租用了路边三个大大的广告牌,用鲜艳的红色背景,加上针对警察局长懒政、无能的三句话,开始了自己的质疑和报复。
但是整个事件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当地媒体的报道,以及太多人的关注,让这个事件迅速蔓延开来。首先就是警察局长开始承受巨大压力,而他本身就已经是癌症晚期,最后在痛苦中饮弹自尽。另一名男警员狄克森也开始了为警察局长讨回公道的行动,结果因为恶意中伤了广告公司的老板被吊销执照。
除此之外故事中的很多小角色如女主的儿子、丈夫、镇上的牙医、女主的闺蜜、牧师、侏儒等等人卷入了这个事件。女主所在的小镇有人同情女主,而有人又爱戴警察局长,最后不知道谁把三块广告牌烧毁。米尔德丽德也并没有因此停止报复行动,在一个深夜向警局扔了三个自制的燃烧瓶引起了失火,结果烧到了意外在里面的狄克森。
一个偶然的机会狄克森在一间小酒吧听到两名男子谈论跟女主女儿遭遇相似的事情,他断定其中一名男子就是凶手,于是通过挑衅挨打的方式获得了对方的DNA。狄克森也把可能找到凶手的消息告诉了女主,但是经过警局的DNA匹配发现酒吧男子不是凶手,甚至在案发的时候都不在国内。狄克森和女主都燃起了希望又到希望破灭,两人经历过这个事情后相互取得了理解和信任。尽管酒吧男子不是凶手,但是他们认为这名男子也做了奸杀焚尸的恶事,于是两人相约开车去找这名男子。
故事就在行驶的车子中结束了,至于女主和男配最终有没有找到酒吧男子,找到后有没有一枪崩了为民除害并没有交代。导演给了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或者说给了大家一个关于人性的思考。
03
其实故事精彩的地方观众需要细心去发掘,看完电影我们会把思绪停留在故事最后可能的发展上,实际上导演在剧中早就留下了不少悬念。比如女主的广告牌突然在深夜被烧,但是情节里没有很明确的线索,相反的是给了很多个可能的线索让细心的观众去猜测。
因为广告牌直指警察局长和警局破案不力,那么烧毁广告牌的就有可能是警察局长,也有可能是警察局里的某个警员,比如男配角也有很大可能;甚至有可能是警察局长的妻子。
女主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桀骜不驯的人,谁怼她,她就加倍怼回去,所以也是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儿子学校的牧师、同学,小镇上的牙医。虽然女主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是小镇上还是有不少人尊敬警察局长,所以这又加大了烧毁广告牌嫌疑人的范围。
会不会是广告公司老板呢?因为他知道女主已经没有什么钱再支付广告费,而他也因为同意给女主打广告承受了巨大压力,他也有烧掉广告牌的动机。
甚至女主的前夫、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可能更希望这件事尽快过去,所有人都要Move on,忘记这个痛心的事情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女主却把全家人的伤心事放在了最瞩目的位置,让人无法释怀,所以他们也有烧掉广告牌的动机。
最后还有可能是一直隐匿在背后的凶手烧掉了广告牌,他或许害怕,害怕警察因为广告牌加大对他的追捕;他或许自责,因为这三块广告牌也在时时提醒他曾经做的孽;他甚至可能是挑衅,让女主和警察知道他的存在又拿他没有办法。
04
警察局长为什么要自杀?他本身已经病入膏肓,在说话的过程中都可能满嘴喷血,他其实早就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从表面上看像是女主立起的三块广告牌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原因也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他无法治愈的癌症会让他对生命产生悲观的情愫,特别是病痛、治疗,都会让他痛苦不堪,这些都是在慢慢消耗他生存的意志。
其次工作上的不顺利,警局的人慵懒,办事效率低下,女主的广告牌更是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特别是上面已经派了一名黑人警长来接替他的职位,这些他不可能不知道。作为一个受人爱戴的警长,有点晚节不保的感觉。
最后自然是家庭,妻子美丽,孩子可爱,但是他无法再陪伴他们更久,他的状况只会让整个家庭渐渐支离破碎,还不如早点结束这一切,说不定他的家人可以更快开始新的生活。
他恨女主吗?可能有,但是更多是理解。理解一名离异母亲遭遇如此大的不幸,做出出格的举动是人之常情,否则他不会耐心地跟女主解释案件的难办之处,否则他不会在自己要进医院的时候还让同事放过伤害了牙医的女主,否则他不会私自捐钱给广告公司让广告牌再多展示一个月,否则他不会在自杀后给女主写信来让女主不要自责,也同时让自己的妻子不要责怪女主。
他自责,他想破案但是真的无能为力,他对案情难办之处的解释在女主看来微不足道。
05
整个片子其实有三场大火,都是女主愤怒之火的宣泄。第一场火没有任何画面,只能由观众去想象,那就是女主女儿被奸杀后焚烧的大火。可以想象得出如果女主在现场她一定毫不犹豫地将歹徒碎尸万段,没有这场火或许她的女儿还会活下来,但是因为这场火让她跟女儿阴阳相隔。而这场火的纵火犯是在暗处的凶手,却永远没人知道是谁。
第二场火就是三块广告牌被烧的大火,代表着女主精神寄托的广告牌被暗处的纵火者烧毁,她想拼命抢救可是无济于事。是谁在黑夜里点燃了广告牌,似乎每个人都有可疑,但是也永远没人知道是谁。
第三场火是女主带着三个自制的燃烧瓶将警局点燃的大火,这场大火代表着女主的愤怒和无奈,愤怒的是自己的女儿被烧死,广告牌被烧,但是警察都破不了案,无奈的是她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把这种情绪传递到警局。
06
整个片子里充斥了打斗、争吵、暴力、伤害,但我为什么又说这是一部有温情的片子?
女主像小镇中的泥石流,她辱骂来家访的牧师,她伤害对她有意见的牙医,她跟前夫争吵打架,她不顾儿子的感受,她大闹警局讽刺警察,她敷衍善意的侏儒,她甚至踢打儿子的同学。尽管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出有因,但是表面上看女主真的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一个凶悍的前妻,一个野蛮的市民,一个无理的邻居。
电影里把女主人性中的负面以比较夸张的形式表现,但是人性中的正面却一笔带过。比如她在警局中刁难警长的时候,警长突然口喷鲜血,她表现出了慌张和担心;她看到自己前夫找的小女友毫无心机不谙世事的时候警告前夫要好好照顾她;她准备烧警察局的时候打电话确认警局里面没有人才动的手;警长死后她遇到还在报道广告牌的媒体立即上去痛骂训斥;她教训儿子的同学其实也是不想自己的儿子受到欺负,辱骂牧师也是警告其让其明白每个人的屁股都不干净,避免自己的行为给儿子在学校带来不好的影响......
温情的部分虽然一闪而过但是却体现了整个片子的主旨,虽然女主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绝望,但是不代表她就会因为自己的悲惨人生就失去了人性而肆意妄为。
所以最后女主和男配有没有实施报复,他们说可以在路上来商量讨论,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我还是把它定义为悲剧,尽管很多介绍资料上都把《三块广告牌》定义为犯罪喜剧,可是喜从何来?那些看似有点搞笑的地方都有着最深的悲哀和无奈。
07
如果仅仅从剧情来看,似乎都是围绕着女主的悲惨遭遇和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但是如果上升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高度,似乎影片也在传递着不少潜台词。
比如美国政府的法律看似在保护人权,但是可能让凶手逍遥法外;政府机构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得不到民众的尊重;虽然可以言论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也在带来着巨大的伤害;从女主的男配的家庭也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的衰退;还有无处不在女性地位低下、种族歧视等等。
每个人似乎都想扭转自己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与其说导演(也是编剧)在通过一个故事塑造一个愤怒绝望的母亲,不如说他在通过一个故事表达所有人对生活的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