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长篇原创连载每天写1000字想法
新万历十五年(四十四)释怀

新万历十五年(四十四)释怀

作者: 星河流云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07:53 被阅读13次
    新万历十五年(四十四)释怀

    文/星河爱流云

    (四十四)释怀

    宋山虽是明教大护法,但对明教以反明而反明的做法,却不甚同意,加之明教遗留下来的几支人马各有传承,几派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高傲的宋山不屑与之为伍,便浪迹于江湖之上,出没于山林之间,游戏风尘,快意恩仇。对自己唯一的徒弟,郑天浩也没有让其回到明教,而是任其自定行止,虽传给了他大护法的法印,却不曾强令他履行大护法的职责,只是要求他在明教生死存亡之时为其留下一点香火即可。由此可见,宋山对明教失望到何等地步。

    故而郑天浩作为明教大护法的身份,江湖上甚少人知,明教也只有几个高层知晓。明教也曾派人拉拢过他,但郑天浩受其师傅影响,再加上自身少年时所受儒家教育,并不认同明教的观点,一直游离于明教之外。近十多年来,甚至为解决帮中兄弟的生计,承担了运送漕粮的任务,就更让明教一些人记恨,认为他背叛了明教。

    其实在郑天浩心里,并不认为自己是明教之人,对大护法一职也不放在心上,只是师傅对他恩重如山,临终时对他唯一的要求便是照看明教,这才对明教多次的挑衅置之不理,想不到这次明教竟然派光明左使范磊前来刺杀于他,孰可忍孰不可忍。

    景贤也是第一次听闻师傅还有这般过往,只觉得匪夷所思。凌威对宋山亦有耳闻,想不到传说中的人物,竟与自己有这般关系,心中激动难以言表。李柏非江湖人,感触不深,但懋修只觉得听到了一篇恢弘的武侠巨著,其中的恩怨情仇令人荡气回肠,高人风范令人高山仰止。心情一激荡之下,不由去节吟诵:“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郑天浩忆起自己的一生过往,想到师傅对自己的再造之恩,心绪本就难以平静,现在骤然听到懋修的这首《任我行》,心情更是激动,这首诗无论是对于师傅宋山还是对于自己,都是如此的直击心灵,此时听闻,思绪便立刻被拉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凌威、李柏之前已听过前两句,此次才听到整首诗,感受又有不同,之前只觉得豪迈激扬,今日却生了些惆怅叹惋。每个江湖人都曾有过不为人知的酸楚往事啊!一时间,厅堂中沉静了下来,几人都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直到郑天浩叹息声响起,才惊醒了众人。

    “子枢,我本以为已高看了你许多,却不想每一次你都让我惊叹不已!这首诗,道尽了江湖人的豪胜与悲壮,非深解其中之味的人,不能赋之。子枢,如果说之前对你的江湖之论还有疑虑的话,那么听过这首诗之后,老夫再无他想。懋修必是改写江湖历史之人。”郑天浩则是对张懋修心服口服,赞意满满,而景贤更是就此成了三哥的粉丝,还是特脑残的那种,心里之前的一点点芥蒂就此化为乌有了。

    懋修倒是有些赫然,这是沾了黄大人的光了,可又无从解释,索性就不解释了。毕竟这种事情,今后是数不胜数的,权当是传播我大中华先进的文化了。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便有些羞涩的接受了长辈的夸赞和同辈的仰慕,这落在对方的眼中,自然成了他身上的又一道光环——谦虚低调。

    郑天浩更加认定懋修对于自己的半生的困局,必有解套之法,便诚恳的问道:“子枢,不知对老夫与明教的纠葛,你可有教我的?”

    懋修连忙说:“伯父这样说,真是羞煞小侄了,见教不敢当,小侄有些浅见,说出来我供伯父参详。”

    “明教心中的怨恨,子枢可以理解,毕竟太祖当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确实做的有失道义。但时过境迁,我大明历经200年的风雨,现今虽不敢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百姓们早已认同了自己是大明王朝的一员,也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并不希望朝局动荡,遭逢乱世。所以明教之人现在的做法不得民心,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们长此以往,必是自取其辱,甚至自寻绝路。我想宋山前辈该是早已明白此点,又无力扭转,这才浪迹江湖,不理明教事务的。而伯父也是眼光长远之人,此时的剥离,恰恰是为异日明教倾覆保留一点火种,这才是宋山前辈不曾让伯父回归明教山门的真正用意吧。”

    听到此,郑天浩猛的站起身来,兴奋的拍着手道:“子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怎么没想到师傅竟有如此深意,多年来,还为不能回报师门而深感不安,以至于面对明教的一次次的挑衅不得不委曲求全。若不是考虑到漕帮上万子弟的生计,老夫都想一走了之了。”

    “伯父万万不能撂挑子。伯父不察,只是身在局中关心则乱的缘故。漕帮所为,在子枢看来是利国利民之举。”

    “何以见得?”听到懋修如此说,崔景贤不由得发问,对也曾饱读诗书的景贤来说,在江湖与朝堂之间找寻平衡,一直是困扰他的最大难题。

    “于公,漕帮将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供纳的白粮(白熟粳糯米)送至京城,保障了宫廷、宗人府及京官禄粮的需求,从而确保了京城官民的安居,京城安则天下安,所以漕帮之功,功在社稷。”

    “于私,漕帮将无产的青壮年船工组织起来,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谋生的机会,使一人有业一家得以温饱。另一方面,漕帮的存在,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小民免受官府的层层盘剥,使上万帮众及其家人能够安稳度日,这是功在天下的好事啊!”

    “所以我敬佩宋山前辈和郑伯父这样的江湖侠士,这也就是我所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听了懋修的这番言辞,景贤只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畅快,那是一种诸念皆通的舒爽。而郑天浩不由感叹,自己真是小视了天下人了,由此观之,那张江陵该是何等非凡的人物啊!

    “子枢这般说辞,竟让老夫这颗久已沉寂的心也不觉激荡起来。想不到,只是为兄弟们的求生之路,在子枢的眼里,竟还有这般意义,师傅足堪冥目,老夫也倍感荣幸。那对于明教,老夫该如何应对?”

    张懋修想了想,断然道:“当断则断,否则反受其害。伯父不如趁此机会,传信明教高层和各大门派掌门,彻底脱离明教,以免将来落人口实。”

    听闻此言,众人皆不敢言语,郑天浩也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叹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也罢,就有他们折腾去吧!”

    话虽如此,心下总有些唏嘘,自己大半生,虽不曾将明教大护法放在心里,但毕竟此生武功成就,与明教是脱不开关系的,现在要彻底割裂,终有些难言,可正如子枢所言,当断不断,反受其害,为了漕帮上万兄弟,也为了完成师傅的遗愿,自己只能如此了。

    “懋修,既如此,我会传信明教光明左使范磊与之一谈,希望能好聚好散吧。”

    说完,便让景贤唤来郭达,让他寻找范磊等人的落脚之处,这对于地头蛇郭达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想必到天亮便该有信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万历十五年(四十四)释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im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