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310798/a19a1749895f48c3.jpg)
01
今天看书,看到一位妈妈的求助信,我简直惊呆了。
信的内容大意是:
女儿14岁多,对妈妈的关心基本不接受。
比如天冷了,妈妈叫女儿穿多点衣服,女儿不愿意;
女儿自己买的鞋子(妈妈不喜欢的)坏了,妈妈买了新鞋(妈妈喜欢的),女儿宁愿穿坏鞋也不穿妈妈买的新鞋;
女儿补课,天冷下雨没带伞,妈妈去接她,女儿不高兴,自己独自回家。
妈妈很难受,又不敢打女儿,只能用哭和自虐来威胁女儿,但也没起到什么效果。
看到这样的亲子关系,不得不让人唏嘘。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即使达不到贴心贴背窝心,也不至于搞成横眉冷对的状态。
信中妈妈觉得女儿叛逆,问题出在女儿身上,但事实呢?
你不觉得信中的妈妈管得太多,管到甚至侵犯了孩子的私人生活领域,越了界吗?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如既往的,但具体到生活中应该把握好度,即关心有度!管住嘴,更要管住自己的心和行动。
对于任何一个拥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需求和吃穿用度都能独立自主处理,如果处理不来,自然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曾有一篇《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的文章触动了许多人,只因许多父母都处于“我觉得”的角色,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孩子身上。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管得太多太宽,不仅无视孩子的个人需求,甚至污辱了孩子的智商,最后不但得不到孩子的感恩和接纳,反而接收到不屑、冷漠和叛逆的情绪。
孩子和父母其实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是平等的。
父母不能把孩子看成下属,也不能当成自己的专属,更不能擅作主张替孩子思考和拿主意。
这种“我的想法就是对的,不同意我的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这种霸权主义的潜意识思维模式,早就该抛弃了,不是吗?
02
听过一个父女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
女儿上初中,成绩优秀还当班长,有一个很要好的小团体圈子,圈子里的同学家境都不错,其中有一个同学家里特有钱。有一天忽然这个小圈子的同学都孤立起她来,对她冷眼言语,什么事都不叫上她。
她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用心倾听完后,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仅对她说:“女儿,需要什么帮助你告诉我,我都会帮你!”女儿听完后,说:“爸爸不用,我先自己看看是怎么回事!”
女儿真的用心去调查了这场孤立事件的背后原因,发现原来是自己当班长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有些事情没处理好,让那个特有钱的同学心里不舒服,于是鼓动了大家孤立起自己。
女儿跟父亲汇报了调查结果,又阐述了自己将改善关系的解决方法。父亲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最后说“爸爸支持你,需要帮助你就叫我!”
女儿再次婉谢父亲,自己顺顺利利地化解了这一场交际危机,和小团体同学和好如初。
父母对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最大关爱,应该是对孩子的信任和欣赏,这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
不管遇到什么事,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决定,让她有机会有能力去选择和决策,即使做得不够好,或者做错了,也得允许他去犯错,接纳他的不精彩和不到位。
生活学习中,失败其实非常有价值,挫折更是成长的一种历练,尤其对于青少年,不犯错,哪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哪里又懂得反省和汲取经验教训,一切的道听途说都比不上亲身体验来得真实深刻。
03
前阵子刷爆朋友圈的父母辅导作业的帖子,看得人惊心动魄,纷纷表示命比较重要,作业神马就随他吧!
但在我的朋友中,却有一个特别的例外,凯叔。
凯叔有一儿一女,都上了初中,从小在学业上就不用怎么操心,平时作业除了偶尔提点下,几乎就没有陪做作业这一说,那些被气到火爆和苦口婆心的画面离他相当遥远。
我常常向他取经,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件许多父母做不到,但却有神奇功效的方法。
第一,与孩子约法三章:父母不催促、不监督、不检查;孩子自觉、自查、自己负责;有问题有困难时,父母随时随地提供帮助。
但前提是,你得从小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自觉的个性。
第二,与孩子谈梦想: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未来的梦想,并引导帮助孩子做出细致的阶段性的规划。
比如上哪座大学,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工作,想到哪一个城市去发展,或创业或创新或搞科研,孩子的梦想总可以很多,但定下来就要自己去践行去努力,一步一个脚印。
第三,带孩子提前感受高等院校气氛:让孩子认识未来想报读学府的现状和要求,提前规划努力步骤。
第四,与孩子互动分享成就和缺陷,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譬如每月组织一两次全家演讲活动,每个人分享自己短时期内的感悟、提出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让大家相互监督,规划短时期内的新目标和为达成目标须做的努力。
有人说,孩子管得越少越好。又有人说,孩子不管不行,不管就要飞上天了。
能管得越来越少的,自然是管好了根基,越管越顺的。不得不管的,小时候不是管得太少便是管得太多,以致大了越管越麻烦的。管自然是要管的,只是要管得得当有度有技巧,才能和谐了亲子关系,也帮助了孩子的成长。
乖巧懂事成绩特好的都是别人眼中的孩子,而父母们是否智勇双全,其实是可以学习锻炼的,只要你懂得叛逆的根源,明了最得体的亲子关系,你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父母,孩子也将成为别人眼中的孩子。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中最得体的亲子关系呢?请你默念:
尊重孩子的自由自主,信任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策,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自强个性,引导孩子规划发展自己的人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