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浮生悠悠乐享闲(四)

作者: 花诺尘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09:56 被阅读2046次

    摄影/文字:诺尘

    草堂

    告别老者后,沿着河水,来到了草堂里的茅屋故居,这个故居并不是当年杜甫所居住的草堂遗留下来的,当年的草堂在杜甫离开后便即毁坏。而今的茅屋故居是在1997年时依据杜甫诗中描写以及明代遗留格局而重建的。整个故居做到了尽可能的还原,来重现当年杜甫于此居住的场景。

    茅屋简陋,却也溪流环抱,一派田园美景,杜甫当年也便在如此明秀之下写下了诸多诗篇。

    茅屋

    离开茅屋,在沿路向东北方行进,便可看到草堂内的唐代遗址,2001年时,草堂内发掘出了此遗址,并发现大量唐代文物。这极大的印证了杜甫当年对此环境的描写,也证实了这里确实是当年杜甫居住的原址。

    遗址现在被妥善保管,参观时多少可感受到一些当年生活的场景。

    唐遗址

    感受完唐代遗址,在旁不远处,便可看到杜诗木刻廊,一处墙壁上书着诗圣千秋四个大字。沿廊而览,可看到百余件杜甫诗作书法木刻,这是从馆中历代名人手书杜甫诗作真迹中择出,用楠木雕刻而成,行走其间,赏心悦目,可谓文化瑰宝。

    诗圣千秋

    杜诗木刻廊尽头后,便可继续浏览盆景园,盆景园内精心挑选摆放着造型各异的盆景以供游人观赏,就在我游览此地时,天上的云朵竟似被太阳撕扯开了一条口子,些许阳光洒了下来,陡然沐浴阳光下,让人欣喜无比。后来在一回想,那是我在成都的几日时间里,唯一一次看到太阳露面,其余时间均是被云朵遮挡。

    盆景园一角

    伴着不多的阳光走出盆景园后,我便前往了万佛楼,万佛楼是于2005年重建,整栋楼矗立在楠木林中,在一片绿意掩映之下,傲然居中。万佛楼的重建复原了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的风貌。

    万佛楼

    万佛楼不远处便是大雅堂,大雅堂三个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堂内陈列着国内迄今为止最大面积的彩釉镶嵌磨漆壁画,还有12尊著名诗人的雕塑,生动的展示了中华诗歌的发展历程。

    花径

    大雅堂旁边便是花径,杜甫有诗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当然今天的花径早非这千年前的花径。如今的花径是一条红墙夹到小径,这条小径红墙黛瓦,墙外青竹高耸,凝望之下,久久不忍离目,只因古朴韵味中还露着一丝禅意,似能让人忘忧解恼。

    花径的一头还有着著名的“草堂影壁”,影壁上“草堂”二字是用清华碎瓷镶嵌而成,最初为清末周善培所作,但其后多番损毁重修,才为如今模样。

    影壁

    顺着花径前行数十米,便可来到浣花祠前。顾名思义,此处供奉的便是浣花夫人,夫人为唐代著名女将,一代巾帼英雄,唐朝时期曾力保成都不失,被朝廷封为冀国夫人。因其出生和事迹均与浣花溪有关,故人们多称她为浣花夫人,她的祠堂也便称为了“浣花祠”。

    浣花祠

    从浣花祠出来,我最后来到了少陵碑亭,此碑亭是一座以茅草为顶的亭子,里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少陵草堂”四个字,这四个字是雍正时期,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时,所留字迹。少陵是杜甫的别号,因杜甫困顿长安期间,多在少陵附近居住,所以杜甫在其诗作中常自称为“少陵野老”,故后人也称他为“杜少陵”,杜甫草堂也便有了少陵草堂一称。

    少陵碑亭

    少陵碑亭现在是草堂代表建筑之一,人们常常将其视作杜甫所居茅屋的象征。

    在少陵碑亭前稍事停歇后,我便一路离开了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我成都之行十分重要的一站,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诗圣千秋的厚重感,也能感受到水清木秀的自然气息。人文情怀散布在这些建筑与林木里,处处可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未完待续)

    草堂 草堂 草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都·浮生悠悠乐享闲(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s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