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有关人际交往中一种沟通技巧:先说原因,再讲结果。会想到这个,得从我和朋友的一件事上说起。
前不久,朋友找我约定好每天进行长跑或打球的运动,一方面是他的体重飞速上升,他意识到缺乏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是运动爱好者,这样运动时能有个伙伴同行显得不孤单。
我倒不介意运动时有没有人陪同,毕竟独自运动和有人陪同是两种不同体验,体验多点总是好的。
回到主题,开始的一个星期,我朋友的确做到了每天和我去运动,即便上班忙,但是晚上还是会抽出时间跑个步或打个球。但之后,我再喊他去运动时,他就直接拒绝说不想去了,但也不说原因。
喊了3、4次他都不去,于是我就调侃他这么快就放弃减肥了。然后他回我是因为工作量多了,晚上得应酬客户,没时间去。
至于这个原因,我第一感觉是不信。倒不是说我实际知道他有没有去应酬,而是在与他沟通中让我觉得他说的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前几次喊他出去运动,他没有先说不去的原因,而是直接抛出不想去的结果。直到我用婉转的方式追问原因时,他才找出了一个原因,嗯,原因是找出的而不是直接说出。
那你让我怎么相信你说的原因是真的?
通常我们说的因果关系,是先有因,后有果。因为A,所以B,其中A代表最关键的原因。但是很多人并不是按这套来走的,而是先看到了B,然后强行找到了一个原因C,把C当成了最关键的原因,但实际上,C始终不是A。
而我朋友跟我说的原因其实就是C,而不是A,那A是什么?我想A大概是「相对于运动,还是更喜欢去吃喝」这个原因。
我的朋友沟通时是先说了结果,后面才说原因,于是导致我不相信这个原因。不相信的理由也很简单。
站在我朋友角度看,很大可能是出现了不去运动的结果,所以我朋友才会拼找原因去迎合这个结果,即便找到的原因是不对的、不存在的、不是关键的。
人常常认定一件事情时,就会找各种符合这个结果的原因,而不能跳出来辨证看待原因,旧文中的「确认偏误」讲的就是这个。
从我的视角看,自然也会不信任我朋友所说的原因,很明显,直觉就能感到我朋友在硬要找出原因去解释这个结果。
看到了吗,上面都是不信任的现象,与此对应的,如何让他人去信任你的技巧其实就出来了。
先说原因,再讲结果。这才是有理有据,能说服他人的诀窍。
我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社群运营,需要将微信群里的成员转化为付费用户,而我的所有转化技巧都是基于「先说原因,再讲结果」,先告诉大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为什么我们的付费才能解决,为什么需要付费等等的原因,然后才容易引导到他们参与付费。不然,如果你先在群里抛出一个付费链接,别说没人会付费了,退群率都可能达到50%以上。
当然,上面的方法都是针对与人沟通时如何更顺畅,更让对方能够接受观点的方法。这并不代表出现了结果,之后寻找到的原因都是不对的、不存在的、不是关键的(虽然大概率会这样)。
其实,很多东西是不能先有原因再有结果的,比如在科学中,常常是先出现了某种现象,科学家出于好奇心,然后再去寻找到各种原因,再用这些原因不断地去验证结果,最终得出发生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
连科学家找到的原因大概率都不是关键的,我们平常人依靠结果找到的原因往往更是这样。
能怎么办?只能不断验证每个原因呗。
至于要在沟通中说服他人,先说原因,再讲结果,这个才是最最关键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要事者」(id:Zhichix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