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1】。虽小【2】,天下莫能臣【3】。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4】。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5】。
始制有名【6】,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7】,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8】。
【注释】
1.朴:木之未成器者,谓之朴,这里用来比喻道。
2.小:道是隐而不可见的,所以用“小”来形容。
3.臣:名词作动词,使......臣服。
4.宾:宾服、服从。
5.民莫之令而自均:宾语前置,即“民莫令之”,人民没有令它均匀,它却自然均匀。
6.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始,万物的开始。制,作的意思。本句与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意思相近。
7.知止:知道行事的限度。
8.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此句倒文,正文当作“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于川谷”。以江海譬道,以川谷譬天下万物。
今译:道永远都是处于无名而质朴的状态。它幽微不可见,即使如此,天下却没有人能够支配它。候王如果能守住它,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降下了甘露,人们不须指使它而自然润泽均匀。
万物兴作就产生了各种名称,有了各种名称,就会清楚它们各自的限度,知道各自的限度,就会适可而止,这样可以避免危险。
道存在于天下,犹如江海为河川所流注一样。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大道至简。看似复杂的现象背后,是极为简洁的规律。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无为。
本章虽然没有提到“无为”,但字里行间,莫不渗透着“为无为“的思想。
老子讲“候王守道,万物自宾”、“民莫之令而自均”。
守就是保持、遵循的意思,因为守道,万物自宾,自宾说的是万物单纯自然、各得其所的一种状态;守的反面是背离、破坏、失常。
莫之令就是不横加干预,结果就是自均,万物自然和谐。
“守”与“莫之令”带来“自宾”和“自均”,“守”与“莫之令”就是为无为,尊重万物的属性和规律,万物以最自然生动的方式生长呈现,达到老子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境界。
一般理解无为,很容易想到的是无所事事的葛优躺,或是消极被动的坐以待毙。比如遇到一件事难度太大,我们可能会想:唉,好难,不搞了,爱咋咋,“无为而治”吧。“无为”被等同于“不为”,老子被斥责为消极思想的代表,这个锅,一背就是2000多年,那叫一个冤。
老子的“无为”,是顺应规律,不自作聪明,不胡作妄为。因为老子倡导的行事方法论是“为无为”,前面的“为”是动词,表示老子并不反对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后面的“无为”是副词,为前面的动词设定了界限和边框,教人以“无为”的智慧去“为”,通俗说就是教你聪明的干,而不是傻干、蛮干。
所以说,学老子,要学的是怎么为的智慧,如果学老子学到不食人间烟火,越学越消极无力,最后彻底“不为”了,那《道德经》还是赶紧扔掉的好。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听过。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成功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治水就是“为”,疏导的方式就是一种掌握了水性后的“无为”智慧。
再举个例子。优秀的管理者总是善于发现下属的优势特长,敢于授权,激励下属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绩效,以成就他人来更好的成就自己。“将能而君不御”,越是能力突出干劲十足的下属,越要少些束缚,这也是一种“为无为”,在把控大局的前提下,尽量给下属足够的施展空间,以授权的方式(无为)去管理(为)。
有人会担心,无为这个度,不好把握啊,说无为是顺应规律,那什么样的规律是对的呢?要是都顺其自然了,授权了,就像孙猴子一样,无法无天,大闹天宫了怎么办?会不会一切不可收拾?
没错,不懂得“无为”的精髓,无为就会被错误地理解成放任,轻者被批不作为,严重者就是渎职了。
老子笑曰:别害怕,我有招。我老人家给你一个锦囊。
众人打开一看,上书两字:知止。
众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无为不是不管不顾,凡事都有度,一切事物都是要有边界的。
原文中“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名就是指代事物的名称,比如我们把屹立在那的高高土堆叫做山,把从高到低流动的液体叫做水,山和水也就有了不同的属性。既然叫山,它肯定有它的局限,它不能像水一样的跑来跑去;而水也不能像山一样稳坐不动。每一样事物,都有它不可为的边界,懂得了这个边界,就不会乱来,这就叫做“知止不殆”。
知止,就是孙悟空的紧箍咒,平日里可以给你足够的自由度,一旦触碰底线,立刻喊停。
一个公司,有自己的组织架构,有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每一个人在组织中,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这些职责由管理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实施。管理者是边界的捍卫者,既要身先士卒遵守规则,也要明确告诉下属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同岗位各司其职,不跨越边界,企业就会呈现良好的生态,蓬勃健康发展。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就大有学问了。太紧,员工感到窒息,离职率会增加,企业难以发展;太松,管理会有无数漏洞,就有人钻空子,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说到底,考验的还是管理者的修为和能力。
道在天下,垂手可得,依道而行,百事可为。
注:1、原文部分参考书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2、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