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目的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教育的目的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作者: 枫木053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10:33 被阅读0次

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自立”。

❤️ 首先对孩子们尊重并教他们如何尊重。尊重指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 如何尊重?阿德勒喜欢讲,“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共鸣。

✨ 对孩子既不批评也不表扬。那么对于一些危险的事情,明知故犯的行为。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斥责,而是用理性的语言去教导。

✨ 现代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的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分为五个阶段,并给出相应建议。

1.称赞的要求

❤️ 目的只是“获得表扬”,“如果没人表扬就不干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就干坏事”。

---通过“尊重”让其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不是在做“好事”的时候去关注,而是去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言行。还要关注其兴趣。

2.引起关注

❤️ 得不到表扬也没关系,反正我要与众不同。其行为原理不是“办坏事”,而是“与众不同”。比如通过恶作剧来博取关注。

---通过“尊重”告诉他们,其本身就很有价值,并不需要非常特别。

3.权力争斗

❤️ 反复挑衅,发起挑战,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来获得特权地位。如用脏话来谩骂、挑衅父母或老师。

---如果是触犯法律,就依法处理。若不涉及法律问题,一定要立即退出他们的挑衅。首先应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4.复仇阶段

❤️ 权力争斗并未成功,战败的人一旦退下阵去就会策划“复仇”。向不爱我的人复仇,进行爱的复仇。他们的目标不是做“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

---只能求助于完全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比如心理咨询师。

5.证明无能

❤️ 对人生绝望,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就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有多么无能。

---只能求助于专家。

✨ 对于所有这些行为的根源——目的在于寻求“归属感”。

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不必畏惧他人的视线,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不需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尽管去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既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中的烦恼将会减少很多。

教育的目的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关于不懂的事情,可以寻求懂得的人进行传授,寻求周围的人进行帮助。

——(枫木20230625 周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目的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hb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