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旅行清单中罗列着厦门,北京,成都,阳朔,西安。五月正是芍药烂漫时,温度适宜,于是决定去北京,探访这座古老的都城。
坐上复兴号京沪高铁,4个多小时便抵达京城。
次日早起,步行穿过天安门城楼,就来到此次行程的探访重点:故宫。

不想只是走马观花地随意游览,就在进口处,租借了一台语音导览器。
之后经午门进入,便开始沿着路线逐个宫殿,一一观览。
故宫是以黄瓦、红墙、金饰、白石构成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前三殿,后三宫的排布格局。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盛典之地。宫殿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着封建政权的至高无上。
而三大殿宇中最为气派的太和殿,是世界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坐落在故宫对角线的中心,四角屋脊之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依次而坐,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这也是故宫建筑群中,我最为喜欢的建筑心思的体现,在庄严宫殿的天际线上,增添了些许活泼的情趣。这些精巧的走兽,不只是帝王宫殿上的装饰物,更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屋顶雨水侵蚀渗漏和松散脱裂。一处小小的建筑部件,却显示建筑匠师的精巧构思。


除却宫殿檐角上的走兽,另一让我叹为观止之物是建筑中的斗拱结构。
这一结构为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在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起着过渡作用,将屋顶的重量分散到每一根柱子之上,同时也保护木柱免受日晒雨淋。
斗拱结构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装饰形式之美,透着典雅,高贵的风格,代表着中国古建筑的精神与气质。
当我抬头仰看这些结构精巧,光彩夺目的建筑宝物时,似乎真的望见,当时的工匠,各司其职,一道一道工序,一个一个步骤,经十余个春夏秋冬,以自身的智慧巧手,才有今日辉煌精华的建筑瑰宝。


走过前三殿,便来到皇宫后部的内廷,东西六宫自成一体,庭院深邃,建筑紧凑。
东有景仁,延禧,永和,承乾,景阳,钟粹。
西有永寿,太极,翊坤,长春,储秀,咸福。
当我走在这深宫后院的青石路上,穿梭于东西六宫之间,走着走着竟也有种迷路之感,忽想起那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而这更是皇宫内院,古时入选的女子,进入后宫,便是被禁锢了一生。
如今,宫宇房檐花纹依然,只是美人已消去。


内廷之后便是御花园,布局紧凑,古雅富丽。青翠的松、柏,竹,点缀于山石之间,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去时,正值芍药开得绚烂,微风轻抚,馨香倾心,红、粉,白,各自展现美好的笑颜,装扮着皇宫内院一隅。



出了神武门,来到对门的景山,在山上的万春亭,俯瞰故宫全景。
古旧的宫墙、沧桑的殿宇、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娓娓诉说着五百年的历史风霜,前尘往事。
气势磅礴的建筑,肃穆庄严的氛围,红墙碧瓦、院落层叠,昔日古旧时光里的气息,依然氤氲。

故宫一日的观览,只是匆匆一撇,她的容颜却深烙于心。
待日后,定会复往,还见其韶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