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说符第八04总第091篇
如上篇所述,人的智慧,在于知时而顺势。但是,知时而顺势,首先要知“先后”:知道谁是因、谁是果,谁是本、谁是末?先,即现象、结果;后,即根本、起因。结果自然而来,想要结果,就要持后、保因、固本。
说符:己与人、本与末原文说:晋文公带领军队出去参加盟会,要讨伐卫国。公子锄在旁边仰天大笑。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我的邻居有人送他的妻子去亲戚家,路上遇见一个采桑的妇女,便高兴地跟她攀谈起来。然而回头看他的妻子,也有人在招呼她。我笑的是这件事。”文公明白了他的话,于是停止伐卫,带领军队回国。还没有回到国都,就有人在讨伐他们的北部边境了。
感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己为后,别人为先;自己为本,别人为末;自己为身,别人为影。所以,首先要完善自己,强大自己,发展自己,自然吸引别人支持帮助。反之,则是自讨苦吃,自取灭亡。我们埋怨别人,就是没有搞明白“人我”间的本末、内外、主次关系。晋文公知错就改,故而成为诸侯霸主。
说符:己与人、本与末原文说:晋国苦于盗贼较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的眉目之间,就能知道是不是盗贼。晋侯让他去辨别盗贼,千百人之中没有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贼盗就能抓完了,为什么要采用更多措施呢?”文子说:“您依靠窥察而抓盗贼,盗贼是抓不尽的,而且郄雍一定得不到正常死亡了。”
没多久,一群盗贼商议说:“我们之所以穷困,是因为郄雍啊。”于是一起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抓获强盗用什么办法呢?”文子说:“周朝的谚语有句话说:‘观察到深渊中的鱼的人不吉祥,智谋预料到有所隐藏的人有灾殃。’您想要没有盗贼,不如选拔贤能的人而重用他们,通过教育使得上层政治清明,通过教化使得下层良好民风盛行,人民有羞耻心,那么谁去做盗贼呢?”于是任用随会主政,然后整群的盗贼都跑到秦国去了。
感悟:出现盗贼是果、是末、是现象,社会风气是因、是本、是根源;社会风气是果、是末、是现象,执政者是否清明、公正、无私,则是因、是本、是根源。《道德经》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③所以,执政者从自身做起,才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所在。
说符:己与人、本与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别人只是自己的影子,是自己吸引过来的,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做好自己,才是人生的关键。看到所谓不好的人,听到所谓不好的话,遇到所谓不好的事儿,其实都是在提醒自己反思:什么地方不合道了,不完善了,需要成长了,仅此而已。人与人之间,决非简单的相互矛盾和斗争,甚至你死我活的“二元对立”状态,而是相互提醒和促进的。
这里还告诉我们一个重要教育原理:“教明于上,化行于下。”需要通过教育明白道理,以身作则的,是“上层”,比如执政者、权威者、上级、家长、老师等。而对于“下层”,比如普通公民、下级、孩子、学生等,通过化育,引领他们走上合道之路即可。然而,眼下我们却做反了: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智欺愚,己所不欲,己所不为,却施于人,使人叛逆。
注:①《道德经》第29章。②③《道德经》第36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