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那是我们忘不了的地方(三)

那是我们忘不了的地方(三)

作者: 飞扬_7 | 来源:发表于2020-10-19 21:43 被阅读0次

    除了小学一年级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小学二年级课文《日月潭》,接着是人教版课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来描写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血脉亲情。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危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因为一个年轻人,一个生活在杭州的年轻人,他年纪轻轻,就在这个非常美好的时节,却面临着生命的危险。非常幸运,这个年轻人在海峡的对岸,台湾的南部,找到了和他血型相配的同胞。并且得到了这位同胞的捐赠。因此挽回了生命。这篇文章通过对于一次跨越海峡的救援,来描述两岸之间的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

    整篇文章可读性很强,整篇文章起承转合,非常曲折而深明大义。四年级的小学生应该明白了血浓于水。“血浓于水”这四个字对于台湾同胞,有一份敬意,也一份感谢。

    时光再拉近一年,人教版语文小学课本的五年级上册,有这样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读完之后,真的让人非常难忘。它的名字叫《难忘的一课》 。这篇文章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了,他应该是一名在抗战胜利之后,台湾“光复”之后,从大陆到台湾工作的。

    有一次,他偶然的见闻当中,发现一位小学老师,在给孩子们上的非常简单的一课。就这一课使得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他们的心真正地连接在一起。也使得中国,中国人,这个符号成为了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共同信仰的图腾。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一家公司的轮船上工作。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一座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

    这篇文章读来很像另外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屠格涅夫的《麻雀》,还有 一篇是法国作者都德写的《最后一课》。都是在一节课上的所见所闻,表达出的是民族大义。都是对所见所闻的描述。

    台湾“光复”之后,是1945年之后,在1898年清政府通过《马关条约》,就把台湾割让出去。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整整50年。台湾使用的语言是日语,使用的文字是日文。所以对当时台湾很多的年轻人,或者孩子来说,他们不会说国语,也不会写中国的汉字。所以我们要对他们进行重新的教学。而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他就是在努力地使得孩子们认同中国的身份。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被这动人的情节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中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是我们忘不了的地方(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il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