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跟这季节一样如火如荼的,还有《军师联盟》的播映。剧中,曹操设计:明面上让杨修主持“月旦评”以选拔贤才能士,暗中却张开了恢恢大网,以诱捕死忠汉室的异己者。
话说,“月旦评”是什么鬼?
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后汉书·许劭传》
看清楚了,“月旦评”的正牌主持人不是杨修,而是许劭和堂兄许靖。
当时两兄弟名气很大,喜欢一起鉴识品藻当代人物(及诗文书画),通常在月朔,就是每月初一发表、更新品鉴,所以汝南有“月旦评”的风俗。为什么是每月初一发表呢?这个问题度娘也没法回答——史家没有记载,咱们也不大可能追到地下去请教许劭吧哈哈。
这许劭是何方神圣呢?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 ——《后汉书·许劭传》
许劭,字子将,是汝南平舆人(因此,“月旦评”也称“汝南月旦评”),年轻时就因才识过人、清风高节而声名卓著。
许劭的叔祖父许敬、叔叔许训及其子许相都曾位列三公。族兄(弟)许相因奴颜卑膝,巴结讨好宦官而当上了三公,并得以封侯。“功成名就”之后,多次派人来请许劭,想要提携他。许劭对他的馋媚嘴脸深以为耻,竟完全不鸟这位“身居高位”的族亲。
许劭喜欢且擅长品藻人物。不少人经他品鉴称誉,立即声名鹊起、世人瞩目,比如樊子昭、和阳士(被曹操拜相封侯)、郭子瑜等。
觉得这几人名头不响?没关系,“四世三公”的袁绍名头够响吧?饶是如此显赫的家世,在许劭面前,袁绍还是得收敛行径的。
至于曹操,当初人们还能叫他阿瞒的时候,曾提着厚礼,哭着喊着去求许劭给一句评语,却居然连被品鉴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许劭的品评“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若能得到许氏兄弟的一个好评,即使是潜龙在渊,也可以瞬息飞天;若不幸得了差评,对不住,即使今天还如日中天,明天就如坠深渊。神乎其言,神乎其人,无冕之王啊!
许劭曾做过郡功曹,掌管郡内所有的人事。太守徐璆很敬重他,可郡府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很畏惧,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日子一下子就不美好了,一个个夹着尾巴,无论公事私事,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许劭魔嘴开合之间,打入深渊。
唉,要是许公生在当代,可能今天的官场也会是河清海晏、月白风清了吧。
“四世三公”、血统高贵的官五代袁绍,曾从濮阳令上离职回乡,门客随从们驾着豪车浩浩荡荡跟随在后。排场阔大,气势非凡。
但到了本郡地界,袁公子还是有些心虚,说:“今天这等豪华的阵仗怎么也不能让许子将看见啊,否则不知道要嚼出什么样的蛆来!”于是遣散门客随从,单车简行,灰溜溜地回到了家里。
当年曹操还没有混出头的时候,因身为宦官的祖父曹腾为中常侍,门第不高,被人讥讽为“赘阉遗丑”。为此,曹操经常恨得牙痒痒的。
为了摆脱这种不被时人待见的处境,他曾经带着厚礼,低声下气地去求许劭“为己目”——给自己写一个操行评语。
许邵压根儿没有把他打上眼,打死不发话。曹操死乞白咧,撒泼耍赖,甚至瞅准机会进行威胁。无奈之下,许劭给出一句语:“君,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得了这顶不太好看的大帽子,曹操竟然如获至宝,欢天喜地地离去了。
后来,不知道为了什么,许劭、许靖两兄弟闹了些不愉快,再加上时局动荡混乱,干脆各自离乡远行,以避祸乱,“月旦评”于是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
“月旦评”盛事虽然渐淡渐消,但“品藻贤愚、激扬善恶”之风,在魏晋乃至六朝,一直吹,不曾停歇。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