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四处奔波宣扬教理,跟随弘法的弟子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
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有一大长者迦兰陀,时称豪贵,以大竹园布诸外道。见到释迦牟尼佛后,深起信心,乃将外道逐出,在竹园中建立精舍,请佛居住。
而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计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楼阁,七十二讲堂,是佛祖宣扬佛法的重要场所之一。
竹林精舍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王舍城北门一里余处(今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地区)。佛陀在世时,经常在此居住,并说了数部经典,如《持世经》、《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佛说转有经》、《佛说般舟三昧经》、《持人菩萨经》、《私呵昧经》、《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等,以导凡拯俗。
现在的竹林精舍是在原先的遗址上重建的旅游景点。因为供游客观光是主要目的,所以它没有修建十六大院。其主要景物是佛陀经常洗浴的一个池塘及其周边建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cdb472ec171e9f47.jpg)
我们沿着小径朝池塘走去,只见道路两旁竹林茂盛,树木成片,郁郁葱葱。还有几只调皮的猴子在路上玩耍,不惧行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e16cdd9692c3198.jpg)
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池塘旁。池塘与一般规格的游泳池大小差不多,东西两个方向都有漆成红色的砖石阶梯从岸上伸进水里。池塘四角的岸上有四座小亭子,东岸的中间处隐约可见内有一尊佛像的亭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caa4d501f1c25be5.jpg)
我们沿着顺时针方向绕池塘而行。一会儿看见几位僧侣模样的人在一座佛台前跪拜,佛台周围的布置也隆重。不禁让人觉得这尊佛像有着特殊的来历,就像博物馆里巡回展出的珍贵文物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fb2799aa6314bb7.jpg)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池塘东岸中间的小亭旁,得以近距离地观看了亭内的佛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8ea0c1db71a626ba.jpg)
然后我一边继续前行,一边欣赏着路旁的花卉草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6087ade537fff87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b0cfaa9aa289e6b.jpg)
过了一会儿,西岸端头的小亭和岸中间的红色台阶呈现在眼前,我终于完成了沿着池塘的一周绕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2f0b5a37d832960f.jpg)
最后,我们沿着小径,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出了竹林精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c37bf10837b73556.jpg)
距离竹林精舍十几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处印度佛教的圣地——灵鹫山。灵鹫山坐落在恒河平原、比哈尔邦那兰陀和菩提伽耶之间,是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居住近五十年(冬天则居住在竹林精舍),并修行、讲法和集结弟子的地方。佛陀曾在此开示《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般若经》等重要经典。灵鹫山又称为灵山,由于我国神话小说《西游记》及其同名电视剧的广泛影响,我国男女老幼都听说过这个地方。
灵鹫山只有海拔几百米高,但山势奇特,在一马平川的周边环境中,与临近的几座小山一同挺拔而立。由于这里是著名旅游景点,游客流量大,故山路修得很宽,路面铺的是褐色的砖石材料。靠近山脚的一段道路边侧上坐着许多以乞讨为生的人,如同印度其他景点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68627704a8bd315a.jpg)
沿着上山道路爬上一个山坡后,我们看见了一座用混凝土修建的桥梁,桥头的混凝土柱子上还刻有“灵山桥”的繁体中文字样。看样子这桥是中华民族的佛教徒捐款修建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918b6c072792581a.jpg)
走过灵山桥,继续上行至半山腰,我们看见一个大石窟。里面有一群佛教徒在里面参拜,据说这是当年佛陀的说法之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5c37456b98c6229a.jpg)
走出佛陀说法的石窟,我们继续朝山顶走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3fcec274f6aedf3a.jpg)
一会儿我就看见了通向山顶巨石平台的石梯。只见有两位轿夫正抬着担架上石阶,准备接体弱的游客下山;另有几位小贩站在石阶两旁向游客兜售景点游览指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379a0668166a68f4.jpg)
一位小贩开始向我兜售手册,我由于在山脚下就买了一本,便迅速拒绝了他。但小贩锲而不舍,继续推销他的手册;我则赶紧摆脱他,登上石梯快步向上走去。小贩在我的身后大声喊道:“Photo(拍照)”,并用手指着我身子右边的巨石。我有点发懵,拿着相机半天也找不到值得取景的物体。小贩有些着急了,从我的手上拿过相机,将镜头朝向侧上方,然后按下了快门。我接过相机一看他拍摄的画面,心中涌出一阵激动,原来这就是灵鹫山的标志性照片,岩石的形状就像一只鹫鸟的头部。这真是“买卖不成仁义在”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0ab22ee04f17a8e6.jpg)
接着,我登上山顶的平台。看见了几位正在虔诚地参拜的佛教徒和正在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的观光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a057b28a1886411b.jpg)
与《西游记》的神话传说不一样,灵山上从没有过一座由佛陀主事,四周坐满菩萨、罗汉的雄伟庄严的雷音寺。但在印度确实有一座与雷音寺的地位和影响相当的寺院,那就是那烂陀寺。它是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最终目的地,也是我们的下一个参观景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fea92e7bc88cd7ce.jpg)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它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学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而且是研究因明、声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我国唐僧玄奘和义净曾在这里留学多年。
公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那烂陀寺亦顿告衰微。十二世纪末它被伊斯兰军队摧毁。
十九世纪(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玄奘《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
后来那烂陀寺院遗迹被陆续挖掘,现在它是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门口立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镌刻有“印度考古调查”的金色英文字样,以纪念这次伟大的考古发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8889c191caee1fa1.jpg)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了一群参观者围着一块刻有文字的水泥板观看,那上面有关于那烂陀寺的介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abd1b80e1b50070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3af0043d0f428c36.jpg)
站在这里可以看见部分复原的寺院墙体,以及进入寺院的一扇小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c842a9fc632ba2aa.jpg)
我们进入寺院的小门,看见了一条长长的过道,过道两边是红砖砌就的墙,地面铺的也是红砖,想必当年这是一条内走廊。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23a52d429743a6f.jpg)
走出过道尽头的那扇门,我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看见了四处错落的寺院建筑的残垣断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540b477af8e9188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d84474813c7c0a20.jpg)
在不远处,我还看见了一幅已发掘的寺院建筑平面图。由图可见,那烂陀寺分为教学区和僧院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dc457cb16c1077d5.jpg)
教学区有寺庙和佛塔。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5d66caed09de64c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6623e4b2fa3d8877.jpg)
其中真身舍利佛塔最有气势,有点像埃及金字塔。这座塔分为三层,角楼的壁龛中雕刻着佛陀在菩提伽耶、王舍城和鹿野苑弘法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6ec50e0551afa3a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78872cb1eaa1b91e.jpg)
教学区的寺庙建筑也引起我的兴趣,看完了邻近的遗迹,又跑到偏远处去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26b60c43d5d6e0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d9a81c28a5644dd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705755cfda8a2beb.jpg)
看完教学区,我又想去看僧院区,尤其是唐僧玄奘的宿舍。正好路上遇到一位保安,我便请他带我去玄奘曾经住过的宿舍看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527441d2b7a66124.jpg)
僧院区由大致相近的若干院落组成。每个院落的四周排列着狭窄局促的僧房,院子内有石桌、水井和厨房,每个院落都有走廊通向外面。玄奘的宿舍面积也不到10平方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66fba39f2da6e804.jpg)
在返回的路上,我不禁想到: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它不仅疆域空前辽阔,而且在科学、经济、文化和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水平。唐代文化具有国际开放性,既接纳日本等国学习自己的文化和制度,又派遣玄奘等学者来印度学习佛教文化,表现出了民族的自信心。这与明清朝代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从而导致中国的整体国力和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6e081dfe30f47a98.jpg)
我们就要结束佛教文化主题的游览了,旅行团全体成员一致赞同领队的提议,在那烂陀寺遗址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05cea054a50aa22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