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实施“教育的节奏”
如何运用“教育的节奏”进行教学呢?用小学数学中“确定位置”这个知识点来进行阐释。
“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在小学阶段,随着学生认知的发展,一年级借助“前后左右”,二年级借助“四面八方”,四年级是“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再到五年级“方向+距离”和自建参照系确定位置,慢慢的将一个立体的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会有部分学生的立体世界不那么清晰可辨,经常还会处于混乱的状态。如何避免这个局面呢?我想,可以用“浪漫富足,渐至精确,终达综合”教学思路。
(一)重视学生手中有“标”的浪漫期
初次学习“四面八方”的知识时,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需要制作一个“方向标”,成为学习支架。这个方向标,不仅仅有一个“北”字,其它方向做成翻转式的活动式的,可以出现在他们目之所及的地方。学生一个人能玩,两个人也能玩,在玩中做足“浪漫”的味道,让这个“标”不断投射到孩子眼里、心里,有“标”打底。
(二)设计学生眼中有“标”的精确期
从手中有“标”,到眼中有“标”,需要各种变式灵活运用。解决类似问题时,让学生循“标”而做。课堂上,需要建立一种思辨的学习氛围,在学生思维的盲点、痛点处思辨,用学生的思维触动彼此的思维,他们之间的追问是可以较好的解决一些学生的困惑,让“标”在学生心中不断得到正向强化,修炼到如王濛所说“我的眼睛就是‘标’”的自信,从浪漫走向精确。
(三)开放学生行中有“标”的综合期
学生对方向无感,最大的原因是生活中很少用到,可以开展“确定位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标”在生活中找到落地的空间,让“四面八方”在生活中找到参照系。比如,绘制一张校园地图,开展“校园寻宝”活动,录制一段用“方向+距离”介绍学校布局的视频,模拟介绍当地著名风景区的路线等等,让“标”为解决现实问题发挥作用,让学生行中有“标”,达到综合阶段。
其实,确定位置从“东南、东北”到“南偏东、南偏西”的说法,并不是不统一的表现,而是越来越精确的体现。从一个点(前后左右)的不确定,到一条线的不确定,到一个面的不确定,再到面上确定的一个点,是我们走向确定位置的必由之路。做足浪漫,渐至精确,终达综合,让学生从不确定走向确定。
“浪漫—精确—综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类,而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一个原则。万物生长,“节奏”为王,愿我们都能寻摸这样的节奏,助力学生成长,走向教育的制高点。
【导师评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