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勤杂工(8)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1-06-14 14:52 被阅读0次

    前面讲到的那个夫妻果蔬店,最近在临街的一侧隔起来一个玻璃间,有一米来宽,六七米长,颇像密封的阳台,只是留了几个售货的窗口。

    老板用它又开了个主食店,里面摆了两个平底煎锅,一个烤架,还有案板、冷柜及其他杂七杂八的炊事用品。

    主食是各种煎、烤饼,根据客户的需求,饼里又可以夹(卷)各种各样的菜,如土豆丝、烤香肠、烤鸡翅、卤鸡蛋等。

    由于空间太小,肯定不能炒菜、烧汤饭。据老板说,他们还在另外一个地方开个大点的面食店,诸如凉皮、炒菜和卤制、油炸品等,都是直接从该店提的货。

    空间不大,却有三人在里面干活;其中一男一女年龄稍大些,四五十岁,主要负责做;年轻些的二十来岁,专门应酬客户,负责卖;看他们彼此配合得如此默契,很像一家人。

    他们都很朴素,非常敬业、卖力;尽管里面又闷又热,也不见他们停歇;早上5点半就开始忙活,晚上10点才关门,我原以为是他们自家的作坊。

    我问超市老板:租出去这么大一块地方要多少钱?

    老板说:“那是我自己开的店,里面的人也是雇来的。”

    我有点惊讶地问:是你们家亲戚吗?

    “不是!”老板进一步解释说,“他们之间是亲戚,都是山西人。”

    老板小两口是广东人,他说的应该是实话;于是我开了句玩笑:你们给人家灌了什么迷魂药,让他们那么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

    “工资加提成!干得多拿得多。”

    老板笑了笑,又补充道:

    “我给的待遇好:光保底工资每人每月就给五千多,干得好的话,每人月收入可以超万。”

    他的话令我半信半疑,那得多大的销量啊!不过每次路过都能看到有人在买,特别是早晨和中午,常常排队。

    按他的说法,经营再差,每月也要给三个人15000元;好的时候给30000元以上,再加上老板的获利,每月的净收入应该在20000~40000元之间。

    我只觉得他们生意好,没想到好到如此地步。

    以前附近也见过不少小餐馆,但都像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没坚持下去。

    小两口能把超市和主食店的生意,同时都做得红红火火,除了物美价廉、管理有方之外,不能不佩服:老板还有独到的眼光。

    不然的话,他不敢花那么多钱提前雇大师傅!

    小区的南边和西边早就开了很多饭馆,相对来说都大一点,价格也贵些,一般人吃大餐或小聚时才去。

    小区的北面,尽是些门面房,诸如洗车、美容美发、修脚采耳、链家、银行、药店等;唯独她们一家卖这种小食,就连马路的对面也没有开饭馆的。

    来此上班的年轻人不少,他们大多都骑单车或乘公交;离小食店几十米的地方有一公交站,六条线路的公交车从门前路过,来往上下车的人络绎不绝。

    那些赶着上下班的小伙、姑娘们,大都顺便买些吃的带走;早上人最多,有时排好长的队。

    我也常买他们家的东西,几乎样样都尝过,最对口味的要数薄饼卷菜和凉皮;尤其是凉皮,薄得透亮,口感滑溜,嚼起来筋道,调料味也不错。

    我是河南人,喜欢吃捞面过水,再用香油蒜汁一拌,天热的时候吃起来特别舒服。

    小时候家里穷,粮食少,吃这种饭都算奢侈;它是我童年的惦记,也是对家乡思念的一部分;多少年来,在诸多面食中,面条一直是我的最爱。

    我对做面条还是有一套的,以前都是自己动手擀;或许是渐渐慵懒,或许是买着太方便,已经好长时间不这么干了;好在还有各种手擀面出售,不管真假,心理上得到满足了。

    不知道是面条质量不好,还是自己的口味变刁,最近总觉得过水捞面没有以前的好吃了;所以想吃捞面的时候,就改为他们家的凉皮了。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勤劳、坚守,就一定能致富;就做生意而言,恐怕还需要有一门过硬的手艺,谦和的服务态度,及敏锐的洞察力。

    事后总结容易做到,能提前预判者寥寥无几,或许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差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的勤杂工(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ej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