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出外打工,不利因素较多,但这种现象却很普遍。
作为用工单位,看上的是:他们干活认真、自觉、人工费便宜。
被雇佣的老年人情况不一,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在家没什么事,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或由当地的包公头带着,或由亲戚介绍才来到用人单位。
太重的活显然不适合他们,搞清洁、绿化的在城市较为常见;我们小区门口就有一个老汉,他负责打扫街道。
街道的中心有一道长长的绿化带,把路面一分为二,自然形成了双向车道;绿化带里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绿化带到路边有十来米的样子,属机动车道。从路边上个小台阶都是用砖铺成的,有五米多宽,主要供人行走。人行道中间是一排早年栽下的臭椿树,现已参天成荫。
挨着人行道是水泥地面的非机动车道,将近3米宽。
并连的三通道都归老汉打扫,其长度跨越两个住宅小区。
每天早上8点,我都带着小外孙到大门左侧的人行道上,等她们幼儿园接送的校车。几乎次次都能与老汉碰面,也曾断断续续地和他聊过几次。
他早上五点半吃早餐,六点上班,先扫机动车道,分段把垃圾堆在路边;然后拐回去再扫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扫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时,他会骑着一辆小垃圾车,有点像拉水的小罐车;罐顶开两个窗口,分别连着里面的两个黑色垃圾袋;车上放一大一小两把扫帚,后面还挂一个撮箕筒。
车把下的小网筐里,装着私用物品。
骑一段停下来干一会,先用大扫帚扫地面,接着用小扫帚把成堆的垃圾扫进撮箕筒,然后再倒进垃圾车。直到干完或垃圾车装满,才把车骑走,将垃圾倒到指定的地方。
下午4点50我在老地方接孩子,有时也能碰到他;看着已经很干净的地面,觉得老汉太尽职了。
我专门问了一下:你一天要扫几遍呀?
他说:“不论遍,反正一天总共干8小时,上午4个半,下午3个半,来回不停地转,看见哪里脏了随时打扫。”
难怪路面一直那么干净,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甚至刮风都不见起土的;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也够为难他的了。
我问他:整天不停地干,累不累,中午能休息会儿呗?
“午间给两个小时,饭后能休息会。”他把衣袖往上撸了撸,样子有点像秀肌肉,然后继续说,“庄稼人一辈子体力劳动,习惯了,干这点活和休息差不多!”
看到我带着孩子才把话题岔开:“你这是爷爷还是姥爷?”
我说是姥爷。
老汉深有感触地说:“姥爷比爷爷有福,我女儿经常惦记着老爹老娘,儿子就像外人一样,自从有了老婆,早把父母忘得一干二净。”
老汉家在河北农村,今年68岁了;膝下有一儿一女,都已结婚,也都外出打工去了。
提起儿子他有点生气,埋怨道:“小两口不顾老的,还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们照看;也是没挣上什么钱,就甩手不管了。”
“家里本就不怎么宽裕,大人节俭着过就算了,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委屈了孙子,这不就出来打工了。”
“出来之后,感觉没想象的那么苦,人家管吃管住,每月还给两千多元钱,累不着晒不着的,挺好。再说,在家也无聊,要么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闲扯,或凑几个人打麻将,常常还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伤和气,没什么意思。”
城市人都羡慕农村生活,老汉认为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并风趣地说:“叫你看一辈子庄稼地,就不再有新鲜感了;田园风光是好,但锄禾日当午的滋味,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受得了的!”
老汉比较知足、乐观,用他的话来说,现在是一举三得:看着风景挣钱,还锻炼身体。
其实,是否有幸福感就取决于心态,愿天下老年人都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尽享夕阳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