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方文库酱香通鉴历史.地理.人文
【酱香通鉴】终于到了疑云重重的长平之战了(本期提问,下期探讨)

【酱香通鉴】终于到了疑云重重的长平之战了(本期提问,下期探讨)

作者: 衣赐履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09:02 被阅读41次

    衣赐履按:终于到了长平之战了。按照一惯的观点,赵国之败,败在换廉颇为赵括,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从此江河日下。在细读这段故事时,产生了很多疑问,于是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疑问更甚。今天,我们先把长平之战的基本情况记录下来,并提出一些疑点,明天加以探讨。

    前262年,韩国上党郡长冯亭向赵国献地,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

    【长平之战】

    肥肉?陷阱?

    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攻克野王(河南省沁阳市)。上党与外界通道被切断。上党郡长冯亭,与高级将领决定:去都城新郑的道路已经断绝,秦国军队每日推进,韩国又无法接应救援,不如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如果接受,秦国必定进攻他们;赵国面对秦兵,一定会与韩国亲善,韩、赵联为一体,就可以抵挡秦国了。

    于是派使者去告诉赵国说,我们韩国无法守住上党,想把它献给秦国,但郡中官员百姓都心向赵国,不愿做秦国的属下。我们现有大邑共十七个,愿意恭敬地献给赵王!赵孝成王赵丹问平阳君赵豹意见,赵豹说,圣人认为接受无缘无故的利益不是好兆头。

    赵丹说,别人仰慕我的恩德,怎么能说是无缘无故呢?

    赵豹说,秦国蚕食吞并韩国土地,从中切断,不使他们相通,本来以为可坐待上党归降。韩国人之所以不把上党献给秦国,就是想嫁祸于赵国。秦国付出千辛万苦而赵国坐收其利,即使我们强大也不能这样从弱小手中夺取利益,何况我们本来就弱小无法与强大秦国相争。这难道还不是无缘无故吗?我们不应该接受上党。

    赵丹又问平原君赵胜,赵胜劝赵王接受。赵王于是派赵胜前去接收,封原上党郡长冯亭为华阳君,赐给他三个万户的城市做封地;又封县令为侯,赐给三个拥有千户百姓的城镇做封地。其他官吏,一律擢升三级。

    衣赐履说:如果从唯结果论出发,赵豹是对的,赵胜是错的。但是,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胜利了呢?那时又该怎么评价赵胜、赵豹?

    问题:赵国接收上党,是图眼前之利,还是有别的企图?

    如此外交

    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读如禾)攻陷上党(山西省长子县)。上党百姓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王龁于是挥军攻打赵国。赵军迎战,连战连败,一员副将和四名都尉阵亡。赵孝成王赵丹与大臣楼昌、虞卿商议,楼昌建议派地位高的使节与秦国讲和。

    虞卿反对说,和与不和,控制权在秦国;秦国现在已下决心要大破赵军。我们即使去求和,秦国也不会同意。我们不如派出使者用贵重珍宝拉拢楚国、魏国。楚国、魏国一接受,秦国就会疑心各国重新结成了抗秦阵线,那时讲和才可成功。

    赵丹不听虞卿的意见,指派重臣郑朱赴秦国求和,秦国表示欢迎。赵丹对虞卿说,你看怎么样,秦国欢迎我们的做法。虞卿说,那就更糟了,不等和谈成功,赵军就要被秦军击破了。为什么呢?各国都派使者赴秦国祝贺胜利,郑朱是赵国的重臣,秦王、范雎肯定会把郑朱来求和的事向各国使节宣扬,各国看到赵国派人去求和,就一定不会再出兵援救赵国;秦国知道赵国孤立无援,就愈发不肯讲和了。

    不久,秦国果然大肆宣扬郑朱来使,但就是不与赵国进行和谈。赵军连吃几次败仗,廉颇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丹感到廉颇损兵折将后胆小如鼠,不敢迎敌,非常恼火,多次加以训斥。应侯范雎于是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赵奢生卒时间不详,前271年,赵奢还是个收税小官儿,前270年,领兵大败秦军,前269年,与田单谈论兵法,到本年却似乎已去世好几年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赵丹中计,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说,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不能换将啊!赵丹仍是不听。

    问题:赵国为什么换将?为什么换赵括为主帅?赵国难道没有别的大将可用了吗?

    免死金牌

    【这个形象和我印象中的赵括接近,帅锅一枚啦!不过呢,彼时还没有纸,不知哪个家伙硬说人家纸上谈兵,呵呵】

    起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很随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还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是普通人家,这么说行不行?既然这么说,就是说有当大将的可能,难道,就因为是赵奢的儿子,没有任何履历,也可以当大将?)。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的母亲急忙上书,指出赵括不能重用。

    赵孝成王赵丹问,为什么?

    赵母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亲自去捧着饭碗招待的有几十位,他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对比年羹尧,那个派头儿,那个范儿,不比赵括牛逼多了?为什么年羹尧打胜仗?)

    赵丹说,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经决定了。

    赵母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不要连累我们老赵家其他人。

    赵丹同意了赵母的请求。

    问题:为什么在准备任用赵括为将时,赵母不出来反对,而是在赵括准备出发时才向赵王上书?

    魂断长平

    【战神白起】

    秦王嬴稷听说赵括已经上任为大将,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谁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格杀勿论!赵括到了赵军中,全部推翻原来的规定,调换军官,下令出兵攻击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退走,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达秦军营垒,秦军坚守,无法攻克。这时,秦军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断绝。武安君白起便下令精锐轻军前去袭击,赵括迎战,不能取胜,进退维谷,只好坚筑营垒等待救兵。

    问题:赵括带四十万大军,被两万五千秦军切断后路,被另一支五千人的秦军堵截住返回营垒的通道,导致赵括无法撤军,从双方军力对比上来看,非常不可思议。

    秦王嬴稷听说赵军运粮通道已经切断,亲自驾临河内(河南省黄河以北),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封锁所有道路,阻断赵国救兵及运粮。

    齐国、楚国企图援救赵国。赵军缺乏粮食,向齐国请求接济,齐王田建拒绝。大臣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一道屏障,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唇亡则齿寒。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灾祸就会降临齐国、楚国。援救赵国,刻不容缓。而且,援救赵国是最高道义,抵抗秦军将获得威名,不去做此事反而爱惜粮食,这样为国家决策是个大错!田建不听。

    问题:齐国、楚国既然企图援救赵国,为什么没出兵?甚至,齐国连粮都不借?他们当真愿意援救赵国吗?

    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都在内部暗中残杀,互相吞吃。赵括穷急,便下令进攻秦军营垒,想派出四支队伍,轮番进攻,到第五次,仍无法突围。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赵军于是全线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说,当初秦军已攻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秦而去投奔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乱。于是使用奸计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四十五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问题:秦赵之间这场仗,究竟打了多长时间?《史记》上说,本年四月,赵国派廉颇抵御秦王龁军,九月长平之战结束,也就是说,整场战争持续了五个月。但《吕氏春秋》上说,秦虽大胜于长平,打了三年才决出胜负。是五个月还是三年,对于战争胜负的原因至关重要,不可不察。

    赵括在前方苦苦等待援军,竟然一直没有等到,是何道理?

    双方各伤亡多少人?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酱香通鉴】终于到了疑云重重的长平之战了(本期提问,下期探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lctftx.html